第33章(第6/7页)

只是讲到扶江县知县纪炀的。

魏大人故意夸张道:“你们知道最开始,纪知县想要什么吗?”

“现在给他们扶江县修官道,已经是我们常华县吃亏对吧?”

“可刚开始,他不想要官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你们猜猜。”

“不行,必须猜。”

“谁要能猜到,我就把刚得的好茶小龙团给他。”

这谁能猜到,一圈人猜了许久,都没猜到答案。

最后魏大人身边的小吏开口道:“大人们猜的都不对,那小知县纪炀胃口大着呢!”

“他想的是,重修运河!”

“把运河多修一段,连接到扶江县!”

此话一说,酒桌上的官员们面面相觑,随后大笑起来。

唯独有两个官吏倒是并未说话。

其中一人开口道:“你说他叫什么?”

“叫纪炀,怎么?这名字你听说过?还是认识?”魏大人听此,连忙正色道,甚至还想找补两句。

问话的官员微微吃惊,不过还是道:“并不认识,只是好奇而已。谁敢开口说这样的话。”

开凿运河,即使是多修那么一点,都是州内大事。

虽说不算太长,但陛下那边都要过目,虽说只要当地同意了,当地也有钱,陛下跟知州都不会反对,反而会赞成。

但哪有纪炀这样,借着有个不知名化肥的便利,张口让隔壁县帮他们修运河?

这不是做梦?

帮忙修官道已经不错了。

众人嘻嘻哈哈,方才问话的官员发现另一个官员也是沉默,试探道:“你认识这位?”

另一个官员赶紧摇头:“运河的事,只是觉得巧了。”

这两人都不跟着笑话,但原因却有些不同。

头一个觉得纪炀这名字耳熟,似乎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第二个则心惊运河之事,他叔叔在知州大人身边做事,也听知州大人提起运河的事,等明年的时候,一个是要清淤,二是看看哪里可以扩修,好让水路更加通畅。

毕竟水利之事,不是修完就结束的,以后的维护,扩张,都要逐步进行。

旁人觉得扶江县知县重提运河之事异想天开,他倒认为这个叫纪炀的知县有些前瞻。

两人想法不同,倒是相同地闭上嘴。

酒席过后没几日,这话自然传到潞州知州耳朵里,其他还好,听到扶江县纪炀的时候,知州下棋的手顿了顿,随后若无其事继续琢磨棋谱。

纪炀的身份他自然知晓,潞州城不少品阶高的官员都略略知道些。

也就是同魏大人吃酒的官员官职都低,暂时接触不到汴京那边,自然不知他们笑话的人,正是汴京伯爵府的嫡长子。

说起伯爵府,往上数一辈那是侯府,是纪炀祖父在战场上得来的爵位。

只是这爵位并非世袭,到纪炀他爹这又没什么功绩,自然削减一等,但那也是伯爵府。

放眼汴京也能数得着。

当初知道伯爵府嫡长子要来汴京,潞州知州下意识想拒绝,可人家汴京那边已经定下,他自然无法拒绝。

不过去年五月到扶江县,中秋还知道送份礼过来,平日也是不生事端,这就行了。

潞州知州也没要求太多,只要这位伯爵府嫡长子在他州内不出事,并且不惹事,他并不关心其他。

可能是那边太过安静,他竟然都快忘了州内还有个这样的麻烦人物。

这会听人提起,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纪炀是不是太安静了,安静的有点异常?

知州听罢,对心腹道:“去查查看,常华县知县所说真伪,再仔细查查纪炀在扶江县所为。”

“他们口中说的化肥,着重查看。”

“如果纪炀真的做出这种好物,那就不同了。”

知州一条条吩咐下去,手中的棋子依旧稳健,没得到确切答案之前,他情绪并未太大波动。

只是对纪炀多了几分欣赏。

别人说他异想天开,要修运河,自己则觉得有这份胆识,不亏是老侯爷嫡孙。

若想都不敢想,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有可能是纪炀出个不可能的条件,以此来谈后面的修路的事,两者对比显得后者更好完成。

能做到这样就不错。

小小年纪,又在那样的情况下长大,知州心里对这个汴京有名的纨绔,倒是有些好奇。

不管哪种情况,伯爵府嫡子都跟汴京传言相差甚远。

知州见心腹离开,继续专心跟同自己对弈。

与此同时,扶江县。

玉县丞看着水渠完工,心里一时激荡,忍不住对纪炀道:“知县大人,你那一招真厉害。”

“说是修运河,其实是想修路。”

“咱们这边水渠还没完工,常华县那边已经动工修官道了,他们的人从常华县往玉家湖修。咱们再带着人从玉家湖往常华县方向,不出两个月,这路必能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