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雏鹰(四)。(第6/12页)

语气还挺不友善。

事实上,这小老头儿叫穆正明,北大过来的。

平级调动,从北大院长,成了北广的学院院长,本身就带着情绪。

而且,还得受廖凡义这个“小年轻”的领导,就更有情绪。

现在又冒出一个十八的,他能在这坐着,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所以,别废话!赶紧的!

水特么什么字数?

齐磊一听,就当没看见,继续指着小白板,“难点其实就是这三个学院和一个教学中心。”

“三套理论基础,必须搞明白!否则没法展开教学,连理论都搞不明白,怎么教学生呢?”

“更不要说,教学中心是对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改进的地方。没有理论,没有教学,中心也就是个摆设。”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把传统的【新闻学】、【电视学】、【传播学】,移植到网络!”

“加上‘网络’二字的前缀,形成学科,就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对吧?”

穆正明实在没耐心了,“你到底说不说?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齐磊白了他一眼,蹦出一句,“您着急,要不您先回去?”

“我……”

差点把穆正明噎死。

动了动身子,抱着膀子,终究还是没走。

他也没法走,董北国在呢,他走一个试试?

现在是情绪问题,走了那就是工作态度问题,不是闹着玩的。

齐磊见他不说话,也不紧追不放。

继续废话,“现在的难题就在于,当下的网络环境,无法支撑学科的移植。”

“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支撑研究。”

“所以,这个头儿都没法去开,就更别说预研了。”

这回董北国都听不下去了,这小子故意气穆正明呢吧?

一个劲儿给齐磊使眼色,意思是,你差不多得了,看把老穆气的?

齐磊暗自一笑,那好吧!

不再废话,“谁懂经济?”

此言一出,大伙儿都一愣,然后……

然后一齐看向苦大抽身的穆正明。

穆正明脸都绿了,他娘的!这日子没法过了,挤兑我是吧?

“我!!怎么了!?”

好吧,北大经济学院的院长,给你闹呢?

“额……”齐磊一窘,误会!纯属误会。

“那什么……穆老是吧?”

就见老头梗着脖子,“不、敢、当,叫穆正明!”

齐磊脸皮厚,“穆老……您知道什么叫,【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吗?”

穆正明真炸了。

瞧不起谁呢?是个学商贸、经济的大学生就知道。

考我?

僵着脸颊,“要我给你背一遍定义吗?”

齐磊,“不用。”

“我只是想说,当下的传统媒体,就是【卖方市场】,而网络媒体时代就是【买方市场】”

“这就是将传统学科向网络学科移植的切入点!”

“……”

“……”

“……”

“……”

欻的一下,整个学科建设办公室,都好像被按上了暂停键。

依旧是瞪圆了眼珠子,怒目而视的形态。可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一刻,穆老头儿在思考,在震惊,在开窍!!

唯独没有愤怒……

是的,这一刻……

所有人的表情,都和下午时,廖凡义第一眼看到文案时的表情一样。

穆正明,似乎悟了!

真的悟了!那种感觉,就像是爱因斯坦突然在一秒钟之内,摸到了质量方程的影子。

可是,又不是全悟,隐隐约约,撩拨的你……

既通透舒爽,又浑身痒痒。

“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穆正明像着了魔似的,感觉就隔了一层窗户纸,可就是捅不破。

猛然看向齐磊,“说说看!”

“这么说吧……”齐磊真的不卖关子了,干脆给自己拉了一把椅子坐下。

“我爹是资本家!”

众人一听,登时翻了白眼儿,你爹是资本家?

这话要是让你爹听见,不打死你!

资本家这个词儿在中国,从来不是褒义词。

齐磊不管那么多,贬义不贬义的,耽误资本家剥削了是咋的?

“我爹是资本家,所以买卖双方的市场关系这点事儿,我还是懂的。”

眼见有一些不太了解经济的教授眼中有了疑惑。

齐磊又解释道,“【卖方市场】就是商品供不应求,买主争购,卖方掌握买卖主动权的市场。”

“说白了就是,假如我是卖包子的,而北广就我一家卖包子的,全校只能从我这里买。那包子的质量,大不大,白不白,多少钱卖,都听我的,消费者没有议价权,甚至商品的选择权。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