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第3/3页)

杨二奶奶之所以让杨继西买鸭蛋,是因为再过几天是周大舅娘的生日,他们得过去祝寿,而周大舅娘最喜欢吃的就是鸭蛋了。

“全拿去也太多了,”杨二奶奶还备着其他礼呢,其中就有和孙桂芳一起做的盘发帽,冬天戴着保暖又好看。

“那就拿多的去,生鸭蛋四十个,咸鸭蛋四十个。”

孙桂芳说。

“那成,剩下四十个咱们自己留着吃。”

杨二奶奶想了想,这是杨继西和孙桂芳第一次跟着他们去周家,礼重一点也无所谓,又不是年年如此。

杨继西把碗筷洗了出来,便见她们在装鸡蛋,还用之前他编好的竹篮装着的,上面盖着一点干草,瞧着还挺好看。

“拿了四十那袋?”

“二十又少了,”孙桂芳说。

“确实,”杨继西点头,“清发液和香皂拿出来了吗?”

“拿了,都放在洗澡那边了,”杨二奶奶笑道,“别说,我觉得那东西还挺好用。”

孙桂芳点头。

杨继西下午去李叔那看家具样,快傍晚了才回来,见孙桂芳一个人在堂屋,便上前说了鸡蛋的事儿,“这么多?!”

一听卖了171块多,孙桂芳就瞪圆了眼。

“可不,”杨继西露出一个大大的笑,“不过也就这段时间,咱们现在手里有两百多块钱了,先把爸妈那边的还了,娘这边说那钱算了,但每年我们还是给一笔孝敬钱比较好,你觉得呢?”

“行,找个时间我和娘回去住一天,留你和爹在家。”

“行啊,我做饭给爹吃。”

“什么吃饭给你爹吃?”

杨二奶奶进来拿东西,正好听见这话,便问道。

“我说过段时间和娘一起回妈那边住一晚上,”孙桂芳说。

“那好啊,留他们在家,”杨二奶奶连连点头,“我看等过了你们大舅娘的生,我们隔两天就过去吧。”

“好。”

说好日子后,二人又开始说别的事儿,杨继西见没自己事儿,便去后院想清理鸡圈,结果杨二爷爷已经清理干净了。

于是他就去劈柴,前天才背着几背篓的木头回来,柴房堆得满满当当,冬天的时候也不缺柴火烧。

杨继康那边的柴房也堆得满满的,此时杨大爷爷正抱着几根柴回灶房做饭呢。

一眼望过去,只有一点点杨老汉那边的房顶,杨继西的心情非常好。

到了周大舅娘生日那天,杨继西四人吃了早饭,各自收拾好后便出门了。

走之前杨二奶奶还去找杨大奶奶,请她帮忙看一下房子,“我们下午就回来。”

“成,”杨大奶奶点头。

做针线活儿都是在杨继西他们院子里做的。

周家所在的生产队叫南库生产队,原本的名字不叫这个,但因为镇上在这边规划好准备修水库后,便有了这个名字。

从田家岗生产队出发,要走一个半小时,其实和去镇上差不多。

但去镇上的下坡路比较多,这边则是上坡路多。

杨继西也是第一次来这边,和孙桂芳一样好奇地四处看这周围的风光。

“感觉这边的竹林要多一些,比水竹林那边的还要多。”

孙桂芳道。

“这边竹笋多,冬天还能用笋干炖肉吃呢,”杨二奶奶笑道。

“我当年就是过来弄竹笋,然后认识你们娘的,她可厉害了,一个人背着一背篓的鲜嫩竹笋,我问她在哪里弄的,她还凶巴巴地问我什么意思。”

杨二爷爷想起当年的事儿就想笑,“我就吓唬她,说要抢走她的竹笋。”

“然后我拿着镰刀就给他冲过去!吓得他爬上了旁边的杨树,”杨二奶奶哈哈大笑道。

杨继西和孙桂芳听得惊奇。

“然后呢?”

“然后我就觉得这姑娘太彪了,我说你这样的嫁不出去,然后她放下背篓就大喊,引来了这生产队的人,我尴尬的挂在树上,一直到你们大爷过来,我才红着脸下树。”

解释说这是误会。

杨二奶奶冷哼一声,“让你嘴上没过门,谁知道我嫁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