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3/3页)
蒋立平摆手,“跑的多了,现在已经不怵赶路,”
他们留一半人在营地收拾庄稼,剩下的人南下,如此一来,两相都不耽误。
众人都在夸江淙想的妙计,江淙看向李青文,“这是仔儿的主意。”
大家笑道:“怪不得刚才看你俩嘀嘀咕咕,原来是在说这事。”
江淙去跟陈文和周丰年的说这事时,俩人都问,是不是要送人,江淙也没隐瞒,便实话说了。他俩都点了头,随便派两个兵过去,面上说是监察修路,实际上则是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挡别人的耳目。
事情一定下来,李茂贤反倒不急了,让蒋立平他们好好歇些日子,毕竟在外头巡防了几个月,回来就种地,再赶路,身子扛不住。
蒋立平他们不用割草喂牛,地也种下了,也没甚事可做,算是闲下来了。
李青文反而忙起来,他要准备李茂贤他们回去带的东西,还有路上的干粮。
灵芝和药材分量轻,可以带,皮毛挑好的拿回去一些,老角太多,一个也不装,这东西不怕冷热雨雪,在外面堆着就成……
如果可以,李青文也想让他们轻装赶路,但家里没钱,得带点东西卖银子,家里可以不花钱,二哥还在京城呢,不能让他离家恁远的地方为钱做难。
这次大家又可以写家书了,不管有没有收到回信的,都在寻思该跟家里说点啥。
蒋立平跟李茂贤说,这次卖东西别再分钱给他们家里,能送信回去,就已经心满意足。
李茂贤没应,蒋立平道:“叔,你们这回两人一车,带的东西不多,卖不了啥钱,一家几两银子值不得大老远折腾一趟。待我们今年出去打猎,多攒点皮子和药材,拿去卖多点钱再说。”
大家都觉得是这样的道理,纷纷劝说,李茂贤也就只能点头。
李茂贤去找了那个家是并州的官兵,那人不识字,李茂贤替他写了信,答应送到家,那官兵自然是感激不尽,说一定在这里照看好李家两个兄弟
说完那个官兵又挠了挠头,有事可能用不着他,营地谁不知道,陈大人和周大人跟那三个房子里住的人走的近……
周瑶知道这事以后,送过来几罐子药。她听李青文说陈氏有腰疾,便用老角熬了一些药膏,用布巾把腰敷热后,将药膏揉两刻钟便可。
李青宏接过药,用皮子包的严严实实,周瑶可是御医亲手教出来的女儿,做的药定然也不差,可得好好护着。
除了给陈氏的药,还有防蚊虫叮咬的,简直是最实用不过了。
李青文都恨不得把周瑶给带上,但很难,上次周瑶能一起,是为了寻贡品,这次修路栽树再带个大夫,实在说不过去。
况且,鲁刚死后,周瑶能留在这里,是得了林将军的首肯,她要看林潭将军行事,在边城,反而没有安阳关那么自由。
周瑶也很遗憾,她也想出去走走,但这次恐怕不行,她分得清楚轻重,也并不纠结。
李青文让周瑶帮他照看一下药圃,周瑶答应了,另外让他走之前多卤点肉,她自己做的不好吃,李青文这一走又得几个月,她可不想一直眼巴巴的等着。
除了周瑶,周从信也跟李青文说了同样的话,不过他来说应该是周丰年想吃。
周丰年这种公子哥,在京城时好吃的好玩的什么都不差,在边城,好不容易能有吃的顺口的,自然不愿意再将就。
李青文答应下来,接下来几天,这几个灶台就没停过,一锅一锅的肉炖出来,味道顺着风传到流犯的聚集的地方,有人还上门准备花钱买肉。
一条生财之道就这样明晃晃的横在了他的面前。
当然,他并没有卖给这些人,毕竟周丰年和周瑶的肉才是应该排在前头的,然后是他爹和三哥路上的干粮,最后是他们这些修路栽树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