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小考验(第2/3页)

项目里包括传统声乐、器乐节目的整理和改编,传统戏剧的录音录像等等,但不管是项目里的哪一种,李潇潇都感觉跟她没什么关系,毕竟她是演话剧的。

话剧跟传统剧目完全不同,连重合的地方似乎也都没有,她完全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项目的人会找上她。

不过,疑惑归疑惑,不管如何,她原本就是希望能替苗秀心和这项目牵线,现在她搭上了,再找机会推荐苗秀心,也起码有渠道了。

“你没有问题想问吗?”冯山转过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你比我想象中的安静。”

李潇潇回过神,眨了眨眼,反问:“我问什么都可以吗?”

“当然。”冯山说,“但我不一定能什么都回答。”

李潇潇:“……”

在她的印象中,这年代的人大多都是朴实的,这种俏皮的小玩笑,似乎没多少个人会开,她感觉这个人也许是去国外留过学的。

冯山又说:“我看过你的《蜕变》。”

“啊……”李潇潇想了想,问,“是去年在工农兵大学的那场吗?”

她在京市也就演过那一场,可虽然观众很多,但第一排坐的是学校邀请的嘉宾,冯山这种身份的,应该在第一排才对。

可是,当时她因为找周志鸿,把第一排的人来回扫了几遍,把第一排的人都记住了,里面可没有冯山这号人物。

那就是他当时没坐第一排了?

李潇潇正想着,冯山就揭晓了谜底:“不是,是在去年十月份。”

她一愣,去年十月份,那岂不是在光州看的她有点意外地问:“冯老师之前也在光州工作吗?”

“不……”冯山说,“我是从京市特意去光州看的。”

李潇潇睁大了眼睛,张了张唇,半晌后笑着说:“谢谢冯老师捧场。”

去年《蜕变》在光州市上演后,被羊城日报报道过,当时也有很多兄弟文工团到光州文工团学习,随后话剧热兴起,也有许多外地的观众特地赶过来,听说最远的是特地从东三省那边过来的。

只是,李潇潇没想到,这位冯山老师也是。他的工作应该很忙,居然还特意抽时间来光州看,也是不容易。

李潇潇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希望我演的没让冯老师失望。”

冯山忍不住笑了笑:“我看的那场,你不是主演。”

李潇潇:“……”

她记得那会儿光州文工团算上她,一共有三名主演。

因为他刚才说“你的《蜕变》”,所以她才以为他看的是她主演的场次。

李潇潇脸上一阵尴尬:“嗯,其实当时光州市文工团的演员同志,大家都是一起练习的,舞台表现也都很稳定。”

冯山也不逗她了,直接说:“我的注意力不在主演上,我是去听《蜕变》的配乐的,还有里面的人声音效,这两方面都很创新,同时也跟古典音乐有相似的地方。”

李潇潇一愣,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她隐约猜到冯山来找她的原因。

《蜕变》里的配乐,是她前世在经营工作室时,花了不少钱请人创作的曲子,专门为古风广播剧而作的,大多是古典乐器演奏,首首经典,深受剧粉喜爱。

当初她为了考进光州文工团,拿出来的几首都是精品,但因为古典乐器被禁,所以当时改编时花了很大力气,卫东当时也给了点意见,最后改编成功,既保留了原来的经典乐器的大气,又能合规演出。

要她说,这整个剧的亮点,还确实就是配乐。故事本身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表现形式新颖,加上配音烘托,将故事的核心情感放大,所以故事才能打动人。

李潇潇暗暗想,这冯老师真识货!

她顿时有种找到了知音的兴奋,高兴地点了点头,说:“是的,当初作曲的时候,确实是有借鉴古典乐器发声,尽量用其他乐器来进行还原。”

少女刚才一直拘谨地坐着,现在说到了感兴趣的话题,显然放松了很多。冯山挑了挑眉:“小姑娘,你胆子挺大。”

古典乐器的禁忌,就这样当着他的面承认了?

李潇潇咳了一声,神色不变:“可曲子确实没有用古典乐器。”

要这都能扯上事情,也太上纲上线了,更何况,这话题不是他先说的吗?

而且,能参加这个项目的,本身就是要冲破这些年的束缚,这样才能把奄奄一息的传统音乐救活。

冯山笑了笑,已经完成了对这小姑娘的初步观察,心想她果然很符合项目的要求,部长应该也会对她很满意。

车子一路向前,李潇潇已经看到了熟悉的街景,这是她去年就来过的。

果然,没多久后,京市电影制片厂的招牌就跳入她眼帘,又飞快地往后倒退。

两分钟后,车子停在了一个大庭院门前,目的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