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5/6页)

算了,有土坯也能对付过今年冬天,来年大队小学就收学生了。

自我安慰完的牛队长又问:“大队长,我听说平安庄筛出来的面,给每个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都发了三斤,我们生产队也这么发行不行?”

刘力群总算知道夏菊花为啥对牛队长和李大牛区别对待了,人家牛队长是铁了心跟着平安庄的脚步走,还走的一步一个脚印,他是夏菊花也愿意多提点这人两句。

夏菊花的确带笑点了点头:“有啥不行的,我要是觉得不好能给平安庄的老人发?老人心气顺了,脾气就不那么固执,也能听得进劝去。儿女有点儿让他们看不顺眼的地方,他们也都能包容,一家的矛盾就少了。家里没闹气的事儿,社员下地干活也省心不是。”

理是这么个理,可有多少人能想得明白呢。牛队长看夏菊花的眼神更加佩服,连平安庄是让老人自己领还是队干部给送家去都问到了。

离开三队的时候,刘力群回头看了一眼,发现牛队长还在向两人挥手,不由笑了:“以前我们都管老牛叫牛老别,觉得他处处跟人别着来,没想到一见到你成了顺毛驴。”

夏菊花跟牛队长打交道以来,还真没觉得这人别扭:“我觉得牛队长挺通情达理的,你们咋觉得他别扭呢?”

刘力群就给夏菊花说起牛队长别扭的事迹,比如大队统一安排让冬闲的时候修渠,他非得说三队地里的活还没干完,得把别的活都干明白了再修。

再比如大队让大家一起交公粮,看起来气势足些,三队愣是要自己去交,因为觉得自己生产队的公粮不如别的生产队多,怕人家笑话他,以至于从那以后,平安庄大队各生产队都是各交各的公粮,再也没全大队一起行动过……

“那是不是真有人笑话过三队?”夏菊花觉得牛队长不会无缘无故说这样的话,问了一句。

刘力群想想说:“可能是哪次开会的时候,谁跟他开玩笑吧,谁能想到他把玩笑话当了真,还认死理认了这么些年。”

生产队土地少、人口少,家底又薄,当生产队长的本来心就虚,别人说两句不相干的,都可能认为是在说自己生产队,何况开会的时候当面被人说破?

不过刘力群明显觉得牛队长有点儿小题大做,夏菊花也就不跟他在这个问题上争辩。她说的是别的:“刘队长,我听说别的大队已经出现了小偷小摸的,眼看着入冬大家睡得早了,咱们大队民兵每天巡逻几回?”

提起这个刘力群也头疼:“公社说是发救济粮,可咱们都知道救济粮只能让人饿不死,想吃好吃饱那是做梦。人饿急眼了,可不就啥都顾不上了。现在各生产队的民兵每天晚上巡逻两回,大家也都有点儿怨气。”

“有啥怨气?”基干民兵巡逻能记工分,平安庄的民兵巡逻起来可积极了。

刘力群苦笑了一下说:“现在谁家晚上不是喝稀粥,睡在炕上还好说,一觉也就糊弄过去了。民兵大半夜巡逻天又冷、肚子里又没东西,能没有怨气?”

“那咱们大队的储备粮还有多少?”夏菊花问了一个刘力群没想到的问题。

刘力群边骑车边说:“我哪儿知道,常会计不是应该都跟你说过了吗?”

夏菊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没着心听。”一般来说大队的储备粮是不能动的,对于不能动的东西夏菊花都没啥兴趣。

好在常会计还在大队部,一问知道大队储备粮还有六千多斤,夏菊花有些奇怪:“咋这么多,都是啥?”

常会计就给她一一说明白,夏菊花发现大队的储备粮竟然都是主粮,就问常会计:“储备粮一般几年换一回?”

“按理说应该一年一换。今年不是年景不好嘛,咱们大队公粮都只交了一半,也就没新粮更换储备粮。”

“那要是公社检查咋办?”夏菊花更想问的是,别的大队都有人家断顿了,他们真的守着储备粮不分给社员吗?之所以不敢分给社员,是因为怕上级检查吧。

常会计摇了摇头:“公社只要粮仓里的粮食够数,一般都不看新旧。再说现在谁敢糊弄,红小队巴不得拿着哪个大队的错呢。”

是了,还有一个红小队。夏菊花这些日子都快把红小队给忘了,也就忘了此时大家对红小队的恐惧。

“巡逻的民兵饿着肚子也不是事儿,真有贼他们饿的前胸贴后背的,也追不上人家。”夏菊花还有点惦记储备粮,不过想到红小队在不知道的角落里虎视眈眈,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想听听李长顺的意见。

李长顺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面上不显心里的有些惭愧,觉得自己做工作的确不如夏菊花细致,也不如夏菊花能发现问题:“储备粮是不能动的。不过听说公社的红小队,每天都有粮票补贴,咱们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