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讨元檄文……震惊江南!(第3/5页)

“哼,那又如何?俺可是听说了,李大官人带了几十万兵马,这临安城哪里能守得住?那些鞑子狗官还能嚣张?临安一恢复,李大官人必定就会请官家回来,咱大宋就能再坐江山了。”

“大宋?官家?呵呵,当年鞑子一来,官家在哪?鞑子占了临安城,占了整个南边,官家一个投降,一个跳海。现在广州那位官家,还不知道能坚持几天哩!”

“就是!这大宋哪里还能指望的上?就算李大官人打回临安,就不能自己做官家?”

“我还听说,李大官人的兵叫唐军,这就有意思了。李唐李唐,难道李大官人已经黄袍加身了?”

“没有的事!我也听说了,李大官人是李唐后裔,妥妥的天潢贵胄,但是吧,据说只做了唐国公,并没有黄袍加身。”

“唐国公,这称呼好熟啊,在哪听过?”

“你这混球,唐国公不就是戏文里演的唐高祖么,唐太宗的爹啊!这都不知道!”

“明白了!李大官人自封了祖宗用过的爵位……肖祖啊!”

底层百姓们纷纷议论,不知道多少人盼着李洛马上打过来。

实在是这些年,他们的日子太苦了。

作为南宋旧都(行在),临安城当年可是有八十万城市人口的天下第一城,史书记载临安城“城郭广阔,户口繁茂,民居接栋连檐,存尺无空,巷陌壅塞……”

可见人口之密。

可是自从元军占领临安,八年来人口大减,如今只有三十万人,早不复昔年风采。虽然还是大城,但百业萧条,大不如前了。

临安城原本商业繁荣,大部分人都是以商为生。可元廷对临安城的商税极重,还有数不胜数的苛捐杂税。这使得城中百姓的生计一天不如一天,都变的穷困窘迫起来。

整个元代,临安城的地位都一直在下降。从美轮美奂首屈一指的世界第一城,到元末变成了一座普通城池。

更别说城中的蒙古和色目贵人,以及投靠元廷的汉官豪绅,一个个如狼似虎,对待汉人如奴。大小官人欺男霸女,虐待小民习以为常,官衙中隔三岔五都会有冤案。而冤死被杀的人,只能白死。

其时有歌谣曰:“达鲁花赤坐大堂,冤杀好人莫商量。蒙古官人骑大马,手持马鞭把你打。一旦被打笑哈哈,为何啊?因为不是把你杀。”

意思是,被鞭打已经很高兴了,因为还不是被杀。

可见蒙古贵族在江南的蛮横。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当然希望“李大官人”快点打过来。哪怕他们对这李大官人的了解很少也一样。

不管谁来了,总比鞑子强吧?

然而,同样是汉人,临安城内的豪绅们,却都是如临大敌。

很多豪绅,在官府做着汉官,民间做着豪强。虽说在蒙古色目官人面前他们低三下四,并无一分硬气,但在百姓面前,却都是高高在上的土皇帝。

临安城内的豪绅,在城外诸州县,都是广有良田庄园,高宅广夏。他们不但有钱有势,还控制了很多人口,做田奴庄丁。

此时,城内的豪绅纷纷送信回城外乡间庄园,严令家中防范李洛叛军来袭,其中还有不少人,吩咐子弟聚集壮丁,组建乡兵,准备协助官府平叛。

而以史家,沈家等为主的大地主大豪强,更是以官府的名义直接下令招募团练。

说句难听的,蒙古色目官员还没怎么着急,这些汉人豪绅反而急了。

……

正在江浙行省官员心急火燎的抽调兵马时,一个骑士就狂奔到衙门门口,马还没停稳,就满头油汗的冲进大堂。

“启禀中堂,李洛叛军已经进了钱塘江,转眼即到!战船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兵马,声势浩大!”

这么快!

游显毕竟年事已高,他听到军情,老眼一花,就差点摔倒。

“中堂……”

临安城当然是坚城,不好攻打。可叛军打不下临安城,还不能打城外?要知道,杭州路可是江浙繁华富贵之乡,不知道有多少豪门大户的庄田,以及蒙古权贵的投下领地,叛军一来,那可怎么得了?

若教叛军荼毒数百里膏腴之地,他就是守住了一座临安城,又有何用?

行省官员们都是脸色苍白。

他们很多人,产业庄园都在城外,根基也在乡间。家族没了,他们在城里做这官又有什么意义?

李洛乃是名将,他处心积虑造反,在海外有自己的地盘,如今他亲率大军来攻,必定来势凶猛,怎么能是那些揭竿而起的泥腿子可比?

“高兴到哪了?怎么还不来!其他各路兵马呢?咹?”游显心惊肉跳的问道。

左丞尤宣抚苦笑着说道:“高兴现在只怕接到消息不久,应该还在路上,估摸着,最快也得明日才能到。至于其他几路兵马,更是要到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