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036 谈话 在于他想撩她?(第2/6页)

而不是像某些娱乐圈公司那样,专门压榨欺骗训练生的青春和解约费。

其实在这样广撒网的招聘会上,来的最多的求职者还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虽然林桥设置了“艺校”这个门槛,但来者中也不缺乏浑水摸鱼的人。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喜欢相声和曲艺,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就以为自己够格来当曲艺演员了。

林桥一眼能判别出这样的东郭先生,别拿唱歌的本事来唱戏,那样根本糊弄不了她。

比方说:许多来报考京剧社的选手,面试的时候都喜欢唱《四郎探母》中“叫小番”一段。这是个非常有名的嘎调。(指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这句中番字的调门甚至超过了HighC高度。)

而许多唱歌的选手觉得:只要把唱歌的嗓音拔高,达到高八度能把“番”字唱上去,自己就属于京剧专业选手了。

林桥听着就不对味儿,都是流行歌曲的唱法,把海豚音都吼出来了,那也不是唱戏。

京剧的戏腔是需要真假音混合起来唱。还有一些唱段需要脑后音共鸣、真宫音背宫音(真声假声)切换,那才是真正的唱戏。而不是用流行的唱法,捏着小嗓子勉强弄出个假音来,那就算唱戏了。

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学了好几年京剧,结果连古曲中的宫商角徵羽五音都分不清楚……哎!

这还只是京剧社遇到的问题,相声社那边面试的情况更加糟糕。

许多来面试的大学生还带着一口家乡口音。有的是前后鼻音不分、有的是“N”和“L”不分。(南方方言区居多)还有吴语区、粤语区、胶东方言区的娃儿们,他们都觉得自己说的是普通话……

林桥听着听着头都大了,还有兄die们,东北话那真的不是普通话啊!

于是乎,遴选甄别了一个早上,她只留下了四个勉强算会唱戏的学生,和几个来自天津茶馆说相声的演员。

根据她的眼光来看:这些人也只是一般的水平,到达不了上台表演的水准。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上要表演的东西,差距是很大的。没有师父教都很难进艺术的大门。

于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桥再把沈瑛瑛和胡宇航叫了过来,商量改变招聘的方法:

“要尽快组建相声队和曲艺队的话,还是在从业者中选择比较好,至少也得是喜欢曲艺相声的票友。不能让外行人滥竽充数。”

“我们不要吝啬给新人出路,只要待遇和上升渠道给的足,人才自然会留下来。”

“下午招聘的时候,把这些应聘者分为三个大类:学生类、有相关经验的从艺者类、还有曲艺相声票友类。咱们重点选拔后两者,他们至少是真心喜欢曲艺文化的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其余的都能慢慢纠正。”

“胡师哥,你专门负责物色相声人才,沈瑛瑛,你负责把关曲艺社的门槛,我再从学生当中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林桥的招聘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她只要热爱曲艺文化的年轻人才,并不要说唱跳赶时髦的热舞帅哥们。

此外,她本来的招生重点在于在校大学生,但经过了一个早上的遴选,她发现大学生群体根本业务不行。

因为大多数艺校大学生根本没有沉下心学习曲艺文化,他们说起网络流行歌头头是道,却连戏腔和唱腔的区别都搞不明白。

但这样雷厉风行的手腕,把沈瑛瑛和胡宇航都惊了个呆。

“师姐,你是不是干过这样的招聘工作啊?”

沈瑛瑛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林桥的能力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可思议。

“师妹,你这样的招聘人才不去干猎头公司的领导,真的是太屈才了!”

胡宇航也竖起了大拇指,什么叫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看看林桥的领导能力就知道,她是个能服众,也能指挥若定的军师。现在全剧场上下都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

“你们两别开玩笑了,我只是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师哥他家剧场打工而已。你们别夸我,我不会膨胀上天的。”

林桥头也不抬地看着手上的简历表,这厚厚一沓好几千份简历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又能留下几个可用之才呢?

“……”

沈瑛瑛和胡宇航同时无语凝噎,还给师哥家打工?

所以说……他们都有点同情陆熙年。

山有木兮木有枝,桥桥的脑袋就是个大榆木疙瘩。

林桥但凡能把脑筋往那个方向去转一转,也不至于到现在都不开窍。

***

结果到了下午,胡宇航和沈瑛瑛都目睹了千载难逢的一幕:

林桥在陌生男人面前脸红了……

这不,林桥刚上岗的时候,这第一个敲门进来的应聘者,就把她的审美提高了个八度。

面前这个年轻小伙子长得非常帅气,面容白净,五官端正。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有一双堪称摄魂夺魄的电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