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73章 传世经典(第4/6页)

他心潮澎湃,从未有过如此近距离地体会到文学丰碑给人带来的冲击力,他仰视着一座一座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头一次意识到“传世经典”这四个字的分量。

难道……

他的心跳猛地加快了几分。

想到一种可能,也许他会在这座“碑林”里,在这巨大的空间之中,寻找到属于凌霄书坊的一席之地?

这种想法,光是冒出来就觉得激动得无法自抑,他真的可以在这些巨著之中,获得立足的空间吗?

不知不觉间,周围的丰碑移动的速度慢下来了,宋凌霄抓着座椅扶手的手上出了不少汗,他抬头看去,只见一座同样熠熠发光的丰碑停在了他面前。

这是……

宋凌霄不由自主地从座椅上站起来,走下地去,一步一步踏上丰碑前的石阶,来到丰碑下方的汉白玉平台上。

他仰头看去,只见一列列评价次第展开:

“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之上。”①

“深切人□□务,无如《绣像本第一奇书》,文心细如牛毛茧丝,凡写一人,始终口吻酷肖到底。结构铺张,针线缜密,一字不漏,又岂寻常笔墨可到!”②

“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③

“没有《第一奇书》,就没有四大名著之首。”④

宋凌霄一边走,一边看,连脖子都仰得酸痛了,可是,看到《绣像本第一奇书》的书名之时,他只觉得一切都值了。

忽然间,他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他。

宋凌霄愕然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看见吴紫皋站在石碑另一侧的汉白玉平台上。

吴紫皋亦是一脸震惊:“宋公子,你怎么在此处?”

宋凌霄瞪着吴紫皋:“你怎么会在这里!”

吴紫皋快步走到宋凌霄面前,谨慎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看到没有第三个人了,才有些惶惶然地告诉宋凌霄,他不是离京了么,走的水路,刚才还在大运河里晃着呢,忽然间就感觉到船舱的缝隙里透出许多金光来,他还以为是天亮了,起床打开门一看,结果就走进这个诡异的地方了!

“这……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吴紫皋惊恐地盯着巨大的石碑,同时发现除了他眼前这一座,后面还有无数座,“怎么这么像坟场!”

“噗——”宋凌霄其实从进来开始就有点这种感觉了,但是他没敢往那个方向细想。

现在又多了一个人陪着他,虽然是没有战斗力又不靠谱的吴紫皋,可是他心里却安稳了不少。

而且,他也通过观察,了解到这座碑林的由来,现在,他就可以为一无所知的吴紫皋讲解啦!

“让我来告诉你,”宋凌霄一指他们眼前的这座巨大发光的石碑,“这,就是你的碑。”

吴紫皋脸色煞白,捂住胸口:“你、你不要吓我,我还想多活几年。”

“嗨,瞧你那点胆子,”宋凌霄得意地说,他拍了拍石碑的底座,抬头向上看去,“这不是墓碑,而是丰碑,每一个青史留名的作品都有一座这样的碑,在这座文坛的碑林里,矗立着大大小小的丰碑,而这一座呢,就是你的《绣像本第一奇书》的丰碑。”

吴紫皋诧异地顺着宋凌霄的目光往上看去,语气中仍然带着玩世不恭的调笑意味:“是吗?”

若是真有一座青史留名的作品组成的碑林,《绣像本第一奇书》肯定被划分在涩情园区。

说实话,如果真的有涩情园区,吴紫皋不介意把里面的书名都记下来,改天去藏书楼挨个借一遍。

“吴先生?”宋凌霄看到吴紫皋已经魂儿飞天外,脸上露出可疑的笑容,他在吴紫皋面前晃了晃手。

“嗯,我在听。”吴紫皋说道。

“你看到这上面刻的字了吗?”宋凌霄指给他看,“这些,都是后世的人对你的书的评价。”

吴紫皋一开始就没相信宋凌霄的话,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有那么高的价值,即便邸报上有那么多人为他发声,他依然认为这就是他娱乐自己、娱乐他人的作品,只不过其中增加了一些他的想法和人生经验罢了。

所以,当宋凌霄告诉他,这上面还写着后世的人对他的《绣像本第一奇书》的评价时,他就更觉得可笑了,他的书真的会流传到后世吗?又不是四书五经,看了也没什么用处,不过排遣时间罢了,何况改时易世,后世的人和今天的人显然过着不同的生活,他们还会对吴紫皋写的这些琐细的过时的日常内容产生兴趣吗?

不过,既然宋凌霄这样兴致勃勃地邀请他看一看碑上的话,他还是不要拂了他这位小伯乐的雅兴吧。

吴紫皋稍微往后退了两步,仰头去看丰碑上的文字。

看着看着,他的笑容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