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恐龙复活(第4/4页)
有些追名逐利的人甚至声称自己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人类,虽然这些人从来没有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言论。这个话题让我想起基于美国小说家艾拉·莱文的小说《纳粹狂种》(The Boys from Brazil)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勉强算是一部科幻作品,因为科学概念只是这个动作片的引子,但这部电影也确实讨论了非常严肃的科幻主题:克隆人符合道德标准吗?
不能克隆恐龙的确让人失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灭绝的动物都无法通过克隆再生。猛犸象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潜在克隆对象。它们在5 000年前灭绝,留下了足够完整的DNA。这些DNA常常在泥潭沼泽和冻土地中被发现,携带DNA的物质较容易被提取出来。更重要的是,大象是绝佳的代孕母体。《侏罗纪公园》没能很好解释的另一个问题是,克隆需要代孕母体孕育胎儿,但找到能产出霸王龙蛋的代孕母体实在太难了。
在本书成书的同时,至少有两个项目在尝试克隆猛犸象。它们分别是:从2011年开始,由日本东京大学的入谷明进行的预计2016—2017年结束的研究;最近突然开始投入这个领域的韩国兽医黄禹锡所做的尝试。但是黄禹锡的这个项目并不十分鼓舞人心,因为他曾经是著名的干细胞实验员,但在2006年由于伪造实验数据被首尔国立大学解雇。他确实有克隆动物的经历(假设这个实验的数据不是伪造的),在2014年他成功克隆出一只狗。
其他科学家对短时间内就能成功克隆猛犸象深表怀疑,也对复活猛犸象的科学价值心存疑虑,特别是考虑到以无数失败结果为代价才克隆成功的绵羊多利。毕竟,“侏罗纪公园”是个主题公园,而不是真正的科技成果。毋庸置疑,我们拥有一只活的猛犸象可以让我们搜集到一些信息;但是反对克隆猛犸象的人会说整个克隆过程耗时费力,克隆出来的动物也可能会饱受痛苦,收获却微乎其微。虽然现在发现的猛犸象DNA对于克隆来说依然不够完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不能实现。
克隆不是唯一一个从科幻小说中获得启发的生物学想法,恐怖片里经常出现的被泄露的转基因致命病毒相对来讲更常见。而且,有人担心现实世界的流行病可能会由被泄露的病毒或者恐怖袭击引发。现实和科幻的区别就在于成功的概率和病毒致病性的技术细节。从20世纪70年代起,转基因就是科幻作家关注的焦点。我们试图给出非黑即白的观点,但事实上人类已经从事转基因事业几千年了。
如果你对以上观点存疑,那么请看下面的例子:吉娃娃、大丹犬都是从相同的类狼品种繁育出来的;玉米和花菜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没有人类的参与,这些植物已不能繁殖。有选择地杂交和我们现在进行的基因改造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杂交产生的结果更加难以预测,基因工程的潜力就是产生更明确的变化。
在科幻作品中,最接近基因改造的要数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莫罗博士的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中描绘的用人类细胞和动物胚胎产生兽人的故事了。这个科幻故事的情节和现实还是有区别的,故事中怪异的动物变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成功存活,但是多功能干细胞确实有医疗用途。
威尔斯设想出了莫罗博士的岛上的离奇杂交品种,比如豹人、羊人与狗人,但他也意识到给人类强加上翅膀是不切实际的。然而,这并没有阻止科幻作家对人类伟大梦想的探索。如果有种科技能让我们翱翔于天际,会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