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7月29日至31日:恐惧是个坏谋士(第3/8页)
奥地利宣战之后48小时,俄国决定实施总动员。俄国的决定增加了90万现役兵力,同时征召400万的后备兵力。这么大的兵力足以吓坏地球上任何国家。引发德国进行战争动员,就等于战争已成必然,这就使所有缓和局势的努力都变得希望渺茫,沙皇和德皇之间像亲兄弟一样的电报交流没有作用,任何想在最后一刻前平息危机的越来越绝望的努力(各国首都之间电报不断)也没有作用。谈判没有希望了,类似于“贝尔格莱德终点站”式的折中方案也没有希望了。
俄国的战争动员是可悲的,虽然战争动员的动机是出于军事考虑,但其军事必要性不高,而且事与愿违。从战术角度看,它帮助了奥地利人(康拉德本应该利用这点),奥地利人因不知道俄国人是否会参战而感到异常焦虑。从战略角度看,它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斐迪南大公遇刺产生的危机,其实对俄国没有直接的威胁。即使塞尔维亚被击败——这件事不用诉诸武力也能逆转——其对俄国战略地位的影响也不大。俄国还是拥有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世界上最大的军队,并且按照俄国的计划三年后总兵力还能增长40%。
有人将修道士拉斯普廷(Rasputin)给沙皇皇后亚历山德拉(Tsarina Alexandra)的电报呈送给沙皇尼古拉。拉斯普廷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他依靠耍花招几乎变成皇室的成员,此时正躲在自己的位处俄国腹地的家乡疗养刀伤,刀伤很深,使他几乎丧命。由于他远离首都,身体状态也不好,所以他根本无法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然而,他的这封电报至今还带有神秘的色彩,就好像这位怪异的恶人身上发生的许多神秘的事情一样。拉斯普廷在电报里说:“不要让爸爸(拉斯普廷对尼古拉的称呼)策划战争。战争将使俄国和你自己毁于一旦。你将一无所有。”尼古拉看了电文,然后把它撕成碎片。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对危机不断加深感到惊慌,终于放下了外交家的架子开口说真话了。他在不知晓英国内阁态度的情况下,对德国大使林克瑙斯基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非官方看法:“除非奥地利愿意就塞尔维亚一事进行谈判,否则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他认为,英国将会与法国、俄国站在一边。当德皇和贝特曼–霍尔威格听到了他所说的话后,马上放弃一直盘旋在他们头脑里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场战争绝对不是只牵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局部战争,开始加大力度约束奥地利人。如果格雷能早几天拥有如此的远见,柏林肯定会迅速改变态度,更坚决地约束奥地利人。奥地利将推迟宣战,俄国将缺少战争动员的理由。然而,这一切都变得太晚。还有一件做得太晚的事——贝特曼意识到俄国误解了维也纳不愿谈判的态度。他通过契尔什基提醒贝希托尔德,但是局势发展过快,将军们已经放弃外交努力,几乎没有机会让谈判来避免灾难。
贝特曼向契尔什基发去了大量电报,结果是谁都比对方变得更焦急、更愤怒。贝特曼在一份电报中指导契尔什基,让他清清楚楚地告诉贝希托尔德,奥匈帝国拒绝与俄国谈判不仅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且“直接挑拨俄国武装干预”。在另一份电报中,他说:“我们当然准备履行同盟国的义务。然而,如果事先不商量不予尊重,我们则必须拒绝被迫拖人由于维也纳的轻浮引发的世界性的大灾难中。”但是,贝特曼的补救还是晚了,贝希托尔德龟缩起来完全不作声。他已经决定打仗,不愿多讨论。
紧张局势继续发展。法国总统普恩加来担心法国和俄国的同盟关系毁于一旦,通过驻俄大使帕雷奥洛格给彼得堡发去一份电报,电文安慰俄国可以放心依赖法国。帕雷奥洛格赶紧去见萨索诺夫。由于不知道俄国已经进行战争动员,普恩加来同时让驻俄大使力劝俄国慎重。帕雷奥洛格没有兴趣做这件事。
巴黎和彼得堡继续收到有关德国大规模备战的报告,这些报告的内容并不准确。法国开始备战,但尽量保持在极为试探性的阶段,避免刺激德国。普恩加来还有另一层意思,他不想给英国任何理由说法国是挑衅者。法国没有召回后备军人,也不允许调动军队。如果战争爆发,普恩加来计划将英国拉入法国一边,这就需要让德国扮演挑衅者的角色,所以普恩加来命令部队一律从边境线后撤6英里(约10公里)。法军总司令约瑟夫·霞飞(Joseph Joffre)向普恩加来请求战争动员,普恩加来拒绝了他。普恩加来甚至限制法国军队的运动,不许法军进入离边境6英里(约10公里)以内的地段。后来,霞飞威胁辞职,普恩加来的态度才有所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