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 精确搜索(第2/3页)

瓦弄西南15公里的山沟上,赵长斌正在准备摸黑向下攀爬,上级将决策权下放给他后,他决定亲自下去探查一番。他并不指望自己能在这么多敌人中救出2名飞行员来,但是无论如何得试一试;考虑到上级使用巡航导弹展开攻击的机会很大,他还必须对敌人的重点目标进行测量,地形匹配只是常用的中段制导模式,如果无法知道主要目标的坐标位置,攻击仍然不会有准头。当然还有另一种办法,就是利用峡谷两头较窄的地形特点,直接用战斗轰炸机在出入口处投弹,破坏道路,这样也可以将这支部队困在此处,然后再阻断其余方向的工兵接近,也可以达到不使其投入战斗的战术目的。

他留下2人在悬崖上等待通讯并监视路口,然后率领着其余3人向下攀爬,他的夜视仪具备红外热像与图像加强的综合作用,这使得他所看到的,除了温度较高的人体,冷背景中的树木、岩石以及无植被遮盖的小陆,都能很好地区分开来,对于夜间穿越复杂地形有相当作用。

赵长斌顺着开裂的藤条慢慢向下,尽量不碰落石块或者枯枝,以免被敌人听到,他最担心的就是附近有敌人的军犬,那几乎是他在夜间的最大罩门了。

下面噼噼啪啪的响声,可以看到一列十个人的印度巡逻队,正齐刷刷地从下面走过,赵长斌猜测地面以前是一条河床,所以布满了石块。他放慢手脚悬在半空,以免敌人察觉。

印度兵的手电筒不时向空中扫过,光斑有时候也从侦察兵的身边划过,不过赵长斌不怎么担心,他对自己的伪装很有自信。

待巡逻队刚走过,他已经慢慢下到了谷底,踩到了鹅卵石上,很显然这里曾经有过一条河,不过已经改道了。他蹲在原地等了一会让,等后面的战士全都下来了,才远远地跟上巡逻队前行。他一直以来一直有一条经验——跟在巡逻队后面行动更安全些。至少不会突然间撞上他们的灯光。

寂静的谷底布满了成片的帐篷,这些帐篷全部顶着伪装网,并且沿着悬崖布置,灯火管制极为严格,除了巡逻队和少数哨兵,没有看到半点的灯光。这些措施显然是为了对卫星以及无人机进行防范。卡车也是如此,一溜整整齐齐地贴着山停放着,可见这支部队的军官是个带兵有方的人。

赵长斌停下,他对照着计算机上的数字地图上,将重要装备直接在地图上标记下位置,一旦这些资料上传,巡航导弹就可以按照其信息,直接钻进谷底在标定的位置爆炸。话说回来,在这条河谷对于隐藏来说真的是绝了,除了它曾经是一条河,足够麻痹对手以外。有人驾驶的飞机也很难钻进这么狭窄的山谷,即使钻进来,也不可能完成任何精确制导的攻击,好在中国军队现在已经拥有多重的精确打击手段,显然可以用新的手段来克敌制胜。

远远地,赵长斌可以看到几辆通讯指挥车停在一处转弯处后面,其后是几辆坦克底盘以及上面的防空导弹,赵长斌在山崖上方时,已然看到过这些导弹,但是并没有看到更隐蔽指挥所可见下来一趟还是有好处的,他调节了一些头盔上摄像机的焦距希望传回一些目标大致的轮廓,但是与中继无人机的通讯已经中断了。继续走了一段路,远处的巡逻队走路的声音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赵长斌凝神屏息地蹲在原地听了一会儿,似乎是机械发出的单调的运转声,其间还夹杂着某人说话的声音,说话声时高时低,似乎不是难懂的印地语,而是某种带着印度口音的英语?他转过曲折的河床,从一排车辆后面看到了一顶很大的帐篷,这顶帐篷有些与众不同,里面微微透出了灯光,帐篷上方还有各种天线,在其后还有一部装在卡车上嗡嗡响着的发电机组。

可以看到帐篷外有2名岗哨,赵长斌决定深入营地。他半转身示意后面的人停下,然后自己用最安静的手法慢慢靠近。帐篷里传出的声音清晰起来,有一个人正在说着什么,但是没有对话,也不像是在打电话。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他又看到了,刚才在深山里见过的那辆吉普车也停在了帐篷旁边,那堆乱糟糟的降落伞还在后座放着。而在另一侧,有几辆装备着机枪的装甲车,枪口对着各个方向,装甲车上不时有人上下,显然是在指挥部外值班的夜间警卫部队。

296中队(相当于营)的摩加瓦少校正,此刻正在帐篷内。他用生硬的英语询问着被俘的中国飞行员。飞行员就坐在那里,伤口已经进行了包扎,而且没有限制自由。少校显得十分随和友善,整个帐篷里只有他与另一名等着做记录的副官,不过无论他怎么提问,1个小时来,这名轻伤的中国飞行员仍然是一言不发,似乎听不懂少校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