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始复兴(第6/7页)
于是,他们就生气了。
于是,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但当这些矛盾出现之后,他已经为秦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他决定把这个矛盾转移,向哪个方向转移?
通过战争,向外转移。
于是,在他当上老大的十九年后,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
这时,他发动战争,已经没有什么阻力。魏武侯已经死了,那个可怕的吴起老早就被魏国踢出国门。
吴起的离去,对秦国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利好。
秦国终于牛了一把
魏武侯算起来是个牛人,个人能力也十分强悍,是个很会打仗的人。如果他为一个南征北战的将军,他会十分合格,甚至会很优秀。可作为一名君主,他就算不得一名雄主了。
这个哥们儿觉得自己已经很牛了,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想摆平谁就摆平谁。如此一来,就给魏国造成一个四面树敌的局面。
如果跟别的国家树敌,那也还没有什么——反正以前打人的也不少了。
但赵国从三晋同盟中脱离出去,对魏国的打击是巨大的。
三晋同盟是经过魏文侯以及魏武侯多年努力才打造出的国际联合组织。魏国就靠这个组织,从一个新嫩诸侯突然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秦国、齐国、楚国都被魏国打得找不着北。你翻历史书看看,有哪个诸侯这么牛过?当年的春秋霸主虽然很牛,但没谁敢拿上述任何一个大国来玩过。现在魏国不但玩了,而且跟三国都敢玩。
还在同盟时期,他们鉴定的合同是,大战时,三国同时出兵,组织盟军;小战则由魏国自己单干。
同盟了几十年后,赵国突然发现,自同盟到现在,胜仗了N次,可是除了魏国在不断地强大外,自己什么实惠也没有得到。这么一总结,赵敬侯就觉得自己他妈的给魏国耍了几十年,白白当了人家几十年的跟班——说是跟班,其实跟长工没有差别——长工都还有口饭吃,可他们连点儿剩汤也喝不上。能得到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盟军胜利的结局,然后可以在媒体的头版头条上吹一把。
赵烈侯这么一想,就不爽了,于是,什么也不说,自己调整内外政策,单独向周边发展。赵烈侯这时也重用了个猛人叫公仲连,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力又慢慢担升,而且对魏国的不满也开始慢慢地表现出来。
赵敬侯时,干脆把首都迁到邯郸。这个做法跟秦献公的做法没一点儿区别。秦献公迁都,是因为把目光投向东方。赵敬侯迁都,说明他已经把目光转向中原。
于是,魏国不高兴了。他们一直以为,中原是自己经略的,你赵国不好好向北发展,硬是要到中原来,这不是跟自己作对争地盘是什么?
魏武侯想:既然你赵国不给老子脸面,老子为什么就不敢翻脸?现在这个世界谁怕谁?这个哥们儿长期处于嚣张状态,不管做什么事,都比谁来得快,就是做撕破脸面的事,也抢在人家的前面。于是,他决定插手赵国的内政。
赵国迁都面临一个问题,有人反对把首都迁走。这个反对党的带头大哥就是。这哥们儿居然想武力解决赵敬侯。而魏武侯觉得这是个历史性的机会,派出部队向邯郸进攻,想配合公子朝把赵敬侯搞定,最后被赵敬侯一把粉碎。
于是,魏赵关系破裂。
魏国,一个夹在赵、秦、楚、齐之间的诸侯,就这样又回到单干的局面。当你看到这四个国家的时候,你就知道,魏国之后的日子将是十分不好过了。
更要命的时候,现在周边的这几个国家,都在向魏国学习,纷纷进行改革开放。秦国自不必说,那个楚国因为得到被魏国踢出国门的吴起,直接就让他当上了令尹,也在大力进行改革,取得的成效一点儿不比秦国小。
而且这些国家都是大国,发展空间还很大,改革成果更加显著。
魏武侯终于觉得魏国真的压力太大了。
可当他有这个感觉的时候,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这哥们儿的晚年肯定很郁闷,连个继承人都没有宣布,就挂掉了。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当老大,于是,搞了个动乱,两人各占魏国一半。
这两个儿了一个叫公子锜,一个叫公子缓。公子锜胆子大,立马任命自己为魏君,也就是后来的魏惠王。
两人相持不下。韩国看到机会来了,派人找到赵成侯,说:“咱们干一下魏国。”
赵成侯当然同意。
韩赵两国合兵,向魏国进军,把魏惠王打了个遍地找牙。按赵成侯的意思,顺便把魏惠王一把砍了,然后把魏国分了。但韩懿侯不同意。韩懿侯怕人家说他们残暴。要是把魏国分成两个国家,实力一分为二后,比宋国和卫国还弱,那时,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这对于周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乐观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