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部落与城邦(第2/3页)

对于这些人,好心的科学家会叫保安把他们赶走,而坏心眼的科学家则会在他们报出一连串数字后反问:是的,然后呢?它们有什么用?

正确答案是:完全没有意义。

底边和塔高之比,并不会导致减税;塔的高度,也只会对工程预算造成影响。至于天狼星和北极星,它们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照明,但是聪明的国王会点起火把看书,而愚蠢的国王则压根不看书。

但是玛雅人确实这样做了,这毕竟是他们的虚荣天性。他们天真地喜欢听别人的赞美,认为华丽的金字塔会带来华丽的荣耀,是文明与未开化之间的根本区别。有时候,玛雅祭司们也会坦诚地承认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接下来他们会很期待地反问道:但是它足够大,不是吗?

由于这种心态的普遍存在,所有的玛雅群落都希望本群落拥有一个金字塔,用来证明自己拥有的是已经进化到城邦的先进文明。相反,如果一个群落连金字塔都没有,即使它拥有再多的鳄梨、再多的鹦鹉羽毛,也只能沦落为下等的部落。

一个出身于部落的玛雅人在城邦是饱受歧视的,每走到一处,就会有当地警察走过来严厉地质问:有金字塔吗?如果回答没有,那么这个人就会被投入工地去筛沙子,然后和沙子一起被搅拌成混凝土,去充当新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据考古挖掘统计,几乎每一个金字塔都包含着许多部落人的尸骨,而城邦玛雅人则背靠着这些带来无限荣耀的金字塔,继续用轻蔑的语气问部落玛雅人:有金字塔吗?

因此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属于城市规划学范畴的奇特景观,每一个玛雅人聚集地都竭尽全力要建造出金字塔来,有些富裕的城邦甚至还会多造一个玛雅闰年纪坛,用来纪念玛雅太阳历的闰年。

所以当攸侯喜指挥官问夫荣告诉我你们部落的情况时,夫荣要首先纠正他说我们是城邦。

根据夫荣的说法,纳海姆部落成为城邦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被选中充当玛雅联合水警队的后勤基地,作为回报,内陆玛雅城邦将提供一个金字塔给纳海姆,从而让他们可以摆脱部落的耻辱身份。

唯一的问题是,纳海姆部落的领土内适合建造金字塔的位置唯有他们的聚居点。在反复权衡之下,纳海姆部落的长老决定全部落的人都迁移到附近一块面积小得多的开阔地去,尽管那里除了灌木下的孔穴以外什么都没有,距离最近的粮食来源也很远。

但我们是心甘情愿的。饿死事极小,失身事极大!夫荣慷慨激昂地挥舞着手臂。

攸侯喜指挥官理解地点了点头。虽然他明白失身的意思是失去城邦的身份,但还是忍不住联想究竟会有哪位勇敢壮士会让夫荣失身。

他也明白为什么在进攻纳海姆部落时,会看到一个甚至连蜘蛛猿的巢穴也不如的人类聚居点。

另外令攸侯喜指挥官惊讶的是,夫荣的甲骨文水平已经达到十分流畅的程度。要知道,甲骨文虽然比起玛雅文来说要简单得多,但仍旧十分繁复。一个外乡人如果想要熟练掌握,起码要花上五个月时间,如果那个外乡人的老师是异性,那么学时通常还要再延长两个月。

甲骨文是商的官方语言,因为以龟甲和动物骨头作为载体而得名。最早甲骨文只是一种在巫师和贵族阶层之间流行的书面文字,经常被用于贵族少女和自己的爱人秘密传递情书,被视作是一种典雅精致的语言。

商朝著名的改革家盘庚大帝殷切地希望能尽快提高国民素质,因此他取消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樊篱,下令商朝的所有子民都必须学习甲骨文,不仅要写,而且要说出来。后一个要求让大家都很为难,因为甲骨文的风格与殷商口语不尽相同,结果经常会产生误解。

最严重的一次误解发生在共和历前438年,盘庚大帝批阅完三十捆竹简文件后问他的副手:还有什么竹子我需要签注的么?堪为表率的盘庚大帝使用了口语化甲骨文,结果他的副手将其错听成还有什么阻止我需要迁都的么?这位副手十分惊讶,连忙问道:您要迁去哪里?

这时候第二重误会发生,盘庚大帝以为他问的是:你要签在哪里?他不耐烦地回答:背面。副手没敢多问,盘庚大帝最讨厌下了命令之后还有人问东问西,于是他分毫不差地把这个命令传达了下去。

当盘庚大帝发现这一误解的时候,商朝的首都已经从奄迁到了北蒙。这是一个悲剧,此后盘庚大帝便取消了推广甲骨文的命令。但是习惯已经形成,殷商人尽管恢复了正常口语,但仍旧将这种语言称之为甲骨文。而真正的甲骨文则被埋到了地下,要到几千年后才会有人试图去破译幸运的是,这种文字不需要各取所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