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与世沉浮的皇帝(第8/9页)
谭玉龄死后,关东军让溥仪娶一个日本人,溥仪不答应。吉冈安直只好拿来一些中国女学生的照片让溥仪挑选,结果溥仪挑选了李玉琴,李玉琴被册封为福贵人。李玉琴来到溥仪身边时只有十五岁,溥仪之所以选一个年龄小的就是怕对方是关东军的耳目。一个单纯的女孩子要容易控制一些,这是溥仪的真实想法,他不想跟自己同床共枕的人还是关东军的耳目。
李玉琴出生于汉族贫民之家,溥仪娶她更是与爱情无关。由于是贫民出身,李玉琴身上缺少贵妇人的气质,为此遭到了仆人家人和佣人的嘲笑。尽管如此,这个出身贫贱的贵人仍然觉得当溥仪的老婆很有面子,从温饱都成问题的家庭一下子变成了伪满洲的皇帝的贵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难免养成一些骄矜之气。
溥仪给她提供了奢华的生活,但他也是一个权威的丈夫,高高在上,而且这个丈夫喜怒无常,所以李贵人在溥仪面前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日本战败后,李玉琴的境遇要比婉容好一些,因为她“出身好”。民主联军做他的思想工作,让她跟溥仪划分界限,参加革命。李玉琴没有接受,表示自己是溥仪的妻子,一定会忠于溥仪。但是第二年四月,她就改变了想法,写了一封与溥仪离婚的信,便回到娘家。但后来她被溥仪的族兄溥修接到家里,溥修打算把她送到北京的醇王府,不过载沣没有同意。李玉琴只好住在溥修的家里,时间一长就变成了奴仆。
1951年,李玉琴随溥修一家来到北京。1953年,她挣脱溥仪家族的束缚,回到长春,可惜找不到正式工作,只好做临时工为生。1955年3月,李玉琴收到一封信,是溥仪从监狱中寄过来的,李玉琴给溥仪回了一封深情的信。之后,她去监狱里探望过溥仪四次,每次都会带一些糖果过去。
不过由于溥仪是战犯,李玉琴跟他交往顶着很大的压力,家里人都反对她这么做。1956年,李玉琴在长春图书馆工作,到了年底,她又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这次她找溥仪是谈离婚之事,但是管理所的领导却不赞同她跟溥仪离婚。他们竭力开导她,让她继续跟溥仪待在一起,为了方便他们,领导们还让她跟溥仪住在一起。但是这位女士坚持要离婚,溥仪虽然心里很痛苦,但还是同意跟她离婚。
后来,李玉琴跟一个广播电台的职工结婚,两人生下一子,李玉琴后来还当上了长春市政协委员。
新中国的公民
溥仪在沈阳被捕后的第二天,就被押往苏联,在苏联,溥仪过的还是俘虏生活,不过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他很担心苏联把自己送回国,因为他认为自己回国一定会被处死。
在苏联期间,他上书斯大林,请求永久生活在苏联。斯大林没有答应,溥仪在苏联期间学习了马列主义著作,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
远东军事法庭成立之后,他到东京去作证,溥仪的证词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有很大的作用。1950年,前苏联将溥仪引渡回国,一路上溥仪吓得半死,他觉得这一回去必死无疑。
溥仪万万没有想到,接待他的共产党人态度非常亲切和蔼,溥仪听到对方说:“我奉周恩来总理的命令来接收你们,现在你们回国了,先好好休息休息吧……”
后来溥仪进入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在这里呆了近十年的时间,在这里,溥仪脱胎换骨,最终蜕变成了一个新时代的公民。在监狱中,溥仪发现没有人当自己是皇帝,甚至有人当面骂自己是废物,因为溥仪做事笨手笨脚的。
刚开始溥仪也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接受了现实。监狱的生活让溥仪完成了从一个皇帝到平民的心理过渡过程。
溥仪出狱的时候,听到弟妹们叫自己大哥,顿时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周恩来把溥仪的七叔载涛介绍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问载涛:“你现在还跟溥仪往来吗?”载涛说:“他是战犯,我怎么能跟他往来呢!”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消灭的是阶级,而不是某个人。你们家族要帮助他,关心他,共同使他成为新人,有时间的话,也要去看看他。”
1959年,新中国感觉溥仪的改造已经完成,给予溥仪特赦。溥仪听到这个消息,感动得大哭。
溥仪出狱后,来到北京,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妻妾也是死的死,离的离,兄弟姐妹们也都有自己的家,溥仪无处可去,后来住在五妹的家里。
1960年2月16日,溥仪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北京植物园工作,开始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溥仪的改造是真诚的,他从内心深处变成了一个新人,有一次他回北京过春节的时候,有一些家族成员要给他磕头,称呼他为皇上。溥仪听了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溥仪说:“如果你们这样做的话,说明你们头脑里还有封建思想,那就是故意要跟我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