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蓝色长袍上宫殿(第3/53页)
但是,在今年接近年底的时候,一个消息自紫禁城的皇宫悄悄地传了出来:今年皇家祭祀可能取消,原因是皇帝病重。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说明皇帝已经病得连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机会都准备放弃了。最能证明这个传闻的是从非官方渠道散布出来的一则据说是一位广东籍西医对皇帝病状的描述:
常患遗泄,头疼,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显然有病,肺部不佳,似有痨症。面部苍白无血色,脉甚弱,心房亦弱。(屈桂庭撰《诊治光绪皇帝秘记》,载民国二十五年《逸经杂志》29期。)
这是一份足以令任何医生头疼的病情描述。往乐观处分析仅仅是有点消化不良,往悲观处分析每一条都是生命垂危时的弥留状态。而蹊跷之处在于,对中国皇帝病情议论得格外激烈并且特别出格的,不是来自中国人聚集的地方,而是来自京城东南角一个叫做东交民巷的地方,而在这块不大的地方里居住的全是“稀奇古怪”的外国人——无论是中华帝国皇帝亲自颁发的普告天下的诏书,还是帝国政府官方发布的政治与外交文件,都宣布说皇帝的确生病了,可是,住在这个帝国领土上的洋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坚持说,中国的皇帝很健康。这一事件进而发展到以英国公使为首的数国驻华公使联合提出要派出外国医生,“代表整个西方世界”,用“当今医学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给中国的皇帝进行“肉体上的体检”。更为离奇的是,这个无论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中,还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上,都属于极其蛮横的要求,竟然在各国公使与帝国政府各级官员间的反复争执之后,被准许了——英国和法国公使的态度明确而强硬,他们对帝国的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说:我们不是为了给中国的皇帝看病吃药,我们只是觉得贵国宣布皇帝生病的举动有点离奇。我们奉我们国家政府的指令,我们必须检查中国皇帝的身体。
于是,法国医生多德福进入了中华帝国的皇宫。
多德福给中国皇帝体检的“家伙”,无论是听诊器还是压舌板,在皇宫里的太监们看来都是一件件谋杀的工具。这个洋人竟然扒开中国皇帝的眼睛看,在中国,这是检查一个人是否死亡的典型动作。
光绪皇帝居住的瀛台是独立于皇宫的一个角落。它位于皇宫的西面,从那里到达皇宫内部,需要通过数条被高大红色宫墙隔开的通道。这一天,寒冷的风在这些通道上猛烈地扫荡着,飞扬的尘土中,通道上来回走着神色惊慌的太监们,匆忙的步态使他们的身影犹如旋转在风中的枯叶。他们除了要向宫里的每一个人传播外国医生古怪的一举一动以及皇帝可能要被洋人弄死之类的骇人消息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向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一个女人,报告那个进入皇宫的洋人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
那个在皇宫里地位和权力都难以明言的女人从这天清早起就面无表情。在她的身后,放着从帝国南方运来的两大缸用以满足嗅觉的奇异水果。她坐在浓郁的香气之中,不动声色地看着探听消息的太监们走马灯似的在她面前的那道高大门槛内外跳进来跳出去。这个女人整个早上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小心着,别让洋人给皇上看出别的病来。
洋人给光绪皇帝“体检”的结果是:中华帝国的皇帝根本没有病。
洋人确实看出“别的病”来了。
洋人最后的结论是:生病的不是中国皇帝的肉体,而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
一个洋人进入紫禁城给中国的皇帝看病,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于是,1899年12月19日,这个被中国人严重忽视的一天,就从这个寒冷而屈辱的早晨开始了。
2、大中国
1899年12月19日,在中华帝国广袤的国土上,生活平静而祥和。
随着太阳的升起,京城的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西北地区的山土货物从北城的德胜门运进来,在集市上已堆积如山。口外肉质鲜美的羊因在冬季里每一天都要大量消费而塞满了交易场。正阳门外的商业大街上停满了客货混载的骡车。当铺和钱庄沉重的棉布门帘被掀起的时候,檀木柜台的古旧气味和炭火的暖气飘散到街上。能够同时供应满汉菜肴的饭铺小伙计也开始在门外大声拉客了。身裹满族或汉族棉装的女人们穿梭在隆福寺的杂货摊位之中。老字号的零售商店雇佣了西洋乐队正在进行大折价的广告宣传。妓女集中的几条胡同里挂着被寒风弄脏了的彩灯。城东的东岳庙今天有大型道场,成群结伙的盛装妇女骑着驴出现在通往广安门外一个香火旺盛的道观的大路上。京城的大路放射状地通向帝国的四面八方,在这些道路上行走着商人、兵勇、脚夫和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