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遍地都是焦土(第3/7页)
在向孙震报告时,孙震问:“你现在人在哪里?”
王铭章回答:“在城内第122师师部。”
孙震又问:“那么你的指挥所在哪里?”
指挥所却不在城内,而在城外的西关电灯厂。
孙震明白了,当即告之:“我负责催促汤军团北上,你负责死守滕县,等待援军,所以你的指挥所应当赶快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
王铭章嗫嚅着说城内兵力不够,难以抵挡强敌,孙震并不理会:“兵力不够,可以把城外一个军的野战部队统统调进城。你还有什么意见?”
城外部队都在与日军胶着作战,白天调不进来,只能入夜以后进行,王铭章便提出,眼下只能依靠现有守城部队,而这些部队充其量不过一团,派一个团长负责就可以,但也立即遭到孙震的否决。
王铭章再次提出了那个老问题:“汤军团究竟何时才能到达,究竟要我们死守多久?”
王铭章已经讲过他连一天都守不住,孙震沉思片刻,报出了一个连他也没有把握的数字:“四个小时吧,四个小时后援军即可到达。”
川军再不济事,不至于四个小时守不住一座城池吧。王铭章无话可说,只好把话筒交给旁边的另一位师长:“请你再和总司令谈谈,最好还是把几个师部放在城外。”
这位师长刚拿起电话,说了声报告,孙震就以很严厉的口气说:“你有什么话,快说!”
师长连声音都颤抖了:“我的部队全在城外,我可不可以到城外去指挥?”
孙震斩钉截铁:“不行!马上把你的部队调回城内,你一定要在城内坚守。反正我的命令是这样,守不守在你们。”
说完之后,也不管师长还有没有其他话,啪地一声把电话挂了。
室内一阵沉默,都知道没有任何退路了。
王铭章随即派人将自己的指挥所搬入城内,任命张宣武为城防司令,强调:“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与此同时,他按照孙震的指示,要求前线各部紧急回援。
滕县保卫战最得力的武器是手榴弹。
在交通未被日军截断之前,后方正好运来一列军车,满载粮弹,其中手榴弹充足,供满城守军一人一箱还有余。
濑谷支队轰击滕县,一方面是威吓,一方面是为了炸开缺口,等到步兵端着刺刀沿缺口进入时,火炮便会延伸射击,用于掩护的轻重机枪也会暂时停火。
川军以五十人为一单位,两个手榴弹为一捆,一俟发令,就一齐投出。这样一次就是一百颗手榴弹,每次投出去都跟下雨一样,日本兵刚才还摇头晃脑,转眼间就被炸到遗尸遍地了。
一轮进攻结束,在下一轮开始前,都有一个调整间歇。由于沙包用尽,利用这个间歇,川军从城里的商店仓库搬来一两千包粮袋盐袋,全部堵在了缺口和城头之上。
日军连续发动两轮总攻,都未能入城,在策动第三轮总攻时,特别增加了火炮尤其是威力最强的野炮数量,不仅集中轰炸城墙,而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纵深炮击,以阻止守军的调动和增援。
炮击之后,仍得靠步兵。
前两轮总攻,采取的方式是每次一排,逐次攻击,结果每次都有来无回。
这一轮日军也进行了调整。步兵不是一次一排,而是一次三排,每排相距百米左右,前后重叠,形成波浪式攻击。
最前面一波自然在弹雨中灰飞烟灭,但第二波又会迅速端着刺刀冲上来,川军的手榴弹刚好扔完,来不及再回去拿,只好进行面对面的肉搏战。
日军主力师团的野战步兵通常拼刺技术十分娴熟,与之进行肉搏绝对配得上惨烈二字。为了拼掉第二波的鬼子兵,川军一连一百多人仅剩一二十人,结果到了第三波,就怎么也防不住了。张宣武临时从预备队里拨了一个连上去,一场拼杀,川军伤亡三分之二,四十多个日本兵竟然还能剩下二三十个。
幸好这时天已入暮,因炮火无法支援,日军停止进攻,未再派后续援兵。可那一小股钻进来的日本兵总是祸害,不干掉他们,你晚上都不敢合眼。
由于兵力捉襟见肘,王铭章已将师部特务连都派上来,只留一个排警卫,这才保证有足够可用的预备队。即便这样,经一抽再抽,预备队也用得差不多了。
张宣武从预备队中抽出最后一个连,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不能把这几十个敌人消灭,就不要回来见我!”
这个连以逸待劳,士气正旺,扑上去后终于将剩下的日本兵消灭干净,但这个连也损耗了一半多人。
直到这时为止,汤军团还没有现身。
孙震承诺四个小时,只是被逼得没办法才这么说,不过当天汤恩伯确实赶到了孙震所在的临城,汤军团的先头部队也已北援,但他们都被绕到城南的濑谷支队给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