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幽禁佛塔(第6/10页)

“小宛妹子的事情,我们姊妹们不帮忙谁帮忙?我这里可以凑三百两。”马婉容说道。

董小宛见马婉容这样热情觉得十分感动,但想到还要到李香君那里去,便打算离开钱府了。柳如是见董小宛准备走,马上从屋里取了三百两银子交给董小宛,董小宛大方地接过了银子。

“宛妹,你走的时候,我们就不送了。你叫香君也不要送,免得到时大家又感伤。以后我们见面的日子很多的。”柳如是说道。

柳如是的话使董小宛觉得很不好过。自从她娘死去以后,她觉得亲近的人仿佛失去了很多,现在柳如是等是她感觉最亲近的人。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成为她们联系的纽带。她的父亲董旻已被岁月折磨得麻木了,特别是她的娘死后,她父亲更多的时间是沉浸于一种死亡的沉默中的,还有一点值得她欣慰的是还有惜惜这个人。这次她要赶回苏州,除了留在南京会给柳如是等添麻烦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挂念着苏州的董旻和惜惜。尽管现在的董旻不像她童年时的那个印象,但她童年印象中的父亲常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并使她感觉激动不已。

董小宛和冒辟疆走出钱府的时候,柳如是和马婉容是背对着她们的。

一阵古筝声响彻在媚香楼里。媚香楼的大门开着,董小宛和冒辟疆乘车来到门前,下了车径直走了进去。古筝的演奏声飘进董小宛的耳中,她知道是李香君在弹奏。翠翠正好从楼上下来,她看见冒辟疆和董小宛的到来便准备折回楼上告诉李香君,但被董小宛制止了。

董小宛和冒辟疆来到楼上,李香君坐着面对窗口弹着古筝,她的十指上下翻飞,琴声从她的指尖下倾泄而出。她的神情显得很专注,仿佛陶醉于其中,对于董小宛和冒辟疆的到来她毫无感觉。翠翠端茶上楼来,她见董小宛和冒辟疆站在李香君的背后,而李香君仍然演奏着她的古筝,于是她便告诉了李香君董小宛的到来。琴声嘎然而止,李香君哎呀了一下便大声叫道:“你们来了,怎么不出声,是想吓死我。”

“我可不想打断这美妙的音乐。”冒辟疆说。

董小宛微笑着默然无语。

一天的奔波使董小宛和冒辟疆显得很疲惫。他们经过一天的筹集还债银子达到了所欠债务的三分之二,比他们预计的效果要好。在这一天中,董小宛记不清她哭了多少次,她只觉得眼睛酸痛,喉咙发哑。傍晚时,董小宛的姊妹们和复社里的一群人不约而同地来到桃叶寓馆,这些人在桃叶寓馆充满深情的跟董小宛和冒辟疆告别,随后他们便又陆续地离开了,将这温柔的夜晚留给了董小宛和冒辟疆。这一充满热情的夜晚又使董小宛想起了中秋之夜,想起了酒流过喉咙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秋风习习。冒辟疆带着茗烟和银子将董小宛和单妈送到三山门外船上。冒辟疆随船将董小宛送到燕子矶才离船上岸,他望着船渐渐远去,岸边秋风阵阵空中有几朵白云缓缓移动。

这日,苏州府衙前贴出一张告示,告示的内容如下:

“直隶江南候补部曹实授知苏州府,为出示晓谕并通知事,查本府府属半塘,有董旻者,其曾因事欠得各债家之款,今其女董小宛,已脱籍从良,嫁与如皋冒公子辟疆为室。现董小宛携银回苏,清还各债,见示三日内,至府衙登记。因备银尚不足,急需者归之,稍缓者缓之,不日冒公子来苏,全部清还。见告示者,不准借故喧闹,如敢故违,即以滋事论处。大明崇祯十六年九月初四日。”

告示悬挂很明显,围观的人群像树林的落叶叠了一层又一层。告示悬挂了一天,董小宛在船上便叫单妈回家打探一下情况,单妈回来告诉她,说原来聚集在屋前要债的人在告示贴出后便不见了,于是在告示贴出的第二天,董小宛便同刘师峻回到了家中。当天刘师峻回到船上,董小宛留在了家中。

见到董小宛回来,董旻露出一丝笑意。董小宛见惜惜整个人瘦了一圈,不像原先那样俏丽,她便一把搂过惜惜,伸出纤弱的双手在惜惜的脸上抚摸起来。这天夜里,董旻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就上床睡了,而董小宛和惜惜在鸡鸣时候才睡去。

“老爷,府衙前出了张告示,董小宛回来了。”霍和对霍华说道。

“她人在哪里?”霍华问。

“前两日住在船上,昨日回到了家中。她这次回来,官府给她撑着腰。”霍和说。

接下来霍华只是沉默着,他脸上是阴险与不甘心的奸笑,在他的奸笑中含着董小宛惊恐的面孔。他知道官府是得罪不起的,但董小宛的诱惑就像渴极了的人突然发现一口井一样深深吸引着他。在最初的时刻,他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神情,但他充满淫乱和腐朽的心促使他不愿就此放弃,他的权贵和富有再一次造成了董小宛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