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个谋士的功力(第2/5页)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李榷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因为他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
杨奉跑了以后,郭汜又带兵来攻。虽然从整体上说,郭汜不可能将他消灭,但反过来这种情形也成立,他也不能消灭郭汜。
他们势均力敌。
他们两败俱伤。
他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
张济是有明天的人。
张济,这个陕西将军在乱世中的生存术只有四个字:审时度势。
他不主动出击。
也不被动出击。
他只在最需要的时候出击。
什么是最需要的时候?张济以为就是李榷、郭汜两败俱伤的时候。这样的时候需要一种力量、需要一只手来扭转乾坤。
张济就是那一种力量,就是那一只手。
他出击了,并一直护送献帝回洛阳。
这是建安元年的春天。中国往哪里去?没人知道。
献帝也不知道。
献帝只知道,他快饿死了。
整个洛阳,差不多成了一座死城。战乱死了不少人。这一年的大旱又死了不少人。史书上说,当时洛阳的居民,只有几百户人家。就这几百户人家,也不能做到自己养活自己。每天,他们的重要工作就是跑到一棵棵树前,然后扒光它们身子,露出雪白的肚皮——只有树们的肚皮雪白了,这些饥民的肚皮才有保障。
又或者,他们跑到一片片草地上斩草除根。总之,一切为了肚皮。
百官们也一切为了肚皮。他们争先恐后地与民争食,其中有不少官员竟牺牲在争食的现场,令献帝不胜感慨。
当然了,献帝也对自己不胜感慨:洛阳还是那个洛阳,宫殿却不再是过去的宫殿,真正的徒有其表了。每当他看着面呈菜色的百官摇摇晃晃地站在破败不堪差不多是荆棘之地的所谓宫殿里朝贺时,他就忍不住感慨万千:这个王朝快完了吧?历朝历代,哪有如此上朝的?!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要做亡国之君,献帝的眼泪就哗哗的,苍天啊,大地啊,姑奶奶啊,我到底还有没有明天,大汉到底还有没有明天?
太尉杨彪坚信,大汉是有明天的。
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曹操。
不错,李榷、郭汜是贼心不死,一直试图做这个王朝的掘墓人,但他们注定掘不成。
因为曹操会是他们的天敌。此时的曹操正在山东兵强马壮,等待着为国效力呢!皇上何不给他这个机会?
献帝眼前一亮,喜上眉梢。
但是很快,他又眼前一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个曹操,一旦进京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呢?
他拿不定主意。
有些险不得不冒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所谓的未来会如何如何,基本上是要经历以后才能知晓。
所以,关于“曹操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的问题,任何的猜想都是空想。
但世事如火,主意还是要拿的。所以人生很多时候,所谓“拿定主意”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
有些险你不得不冒,即便你贵如帝王。
献帝闭上眼睛,下达了让曹操带兵进京的命令。
人终于来了。
但来的不是曹操。
而是李榷、郭汜他们。
李榷、郭汜相信,人生不到最后一刻,是不能论输赢的。
不错,在此前与张济的战斗中,他们失败了。但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下一次胜利就行了。
献帝只得再次出逃。
世事的确如火,人人都在火中央。此时的献帝感觉自己就是第二个吕布,“在路上”成了永恒的主题。
吕布的人生是要走过一个又一个人,一座又一座城池,献帝也一样。目的地永远不固定,永远是“下一个”。“下一个”源源不绝。“下一个”构成他全部的人生。
要命的是,献帝的下一个目的地不知道在哪里。反正洛阳是待不下去了,先上路再说。
凄凄惨惨戚戚中,大汉朝的苦命皇帝献帝又开始奔波了。
这次奔波以悲剧开头,却以喜剧结局。
曹操来了。
望眼欲穿地来了。他站在了献帝前面,准备和李榷、郭汜他们进行格斗。
这是在洛阳的城郊,两支武装力量的格斗一触即发。
贾诩却建议李榷、郭汜停止格斗,准备投降。
贾诩一本正经地说:鸡蛋和鸡蛋之间可以格斗,石头和石头之间可以格斗。但是鸡蛋和石头之间不可以格斗。现如今,我们是鸡蛋,曹操是石头。所以……鸡蛋还是投降吧。
李榷、郭汜的脸阴沉下来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贾诩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