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得失(第3/5页)

吕布却以为,林中有伏兵。因为曹操追过来了,他的伏兵一定埋在此处,等他上钩。

吕布决定上钩。他要将计就计,火烧这个曹操埋下的大钩。

陈宫劝阻,在没有证据证明林中确有伏兵的情况下贸然出击,结果肯定只有一个。

吕布当然不会听他的劝阻。

因为疑心。

一个疑心之人不可能听任何人的劝阻,他只听自己劝阻。

吕布偏执地相信,曹操的伏兵正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林中布下天罗地网,如此天机,却又偏偏被他看破,那份孤独,真是难与人言啊,哈哈。

他决定孤身走我路,让事实雄辩地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吕布带兵出击了。带着火把,冲进林中。

他要火烧天罗地网。

事实终于雄辩地证明,他的选择是错误的。

林中空无一人。

曹操没有在此设下伏兵,而是林外设下伏兵。林外的一条长堤下,埋伏着曹操的千军万马。

此刻,他们冲了出来,就像吕布冲进林中一样,他们也冲进了林中。

屠杀开始了。

曹操之所以能准确地猜到吕布会对这片树林感兴趣是因为他是疑心之人。

疑心之人对任何东西都怀疑,比如这片树林。

这片树林为什么会出现在定陶边上,更要命的是它为什么长得如此茂盛,以至于成为设伏的好地方?曹操知道吕布一定会这样想,就像他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这样想一样。

也许这就是心魔吧。

心魔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特别是心疑之人的心魔。

正常人有了心魔,定力强的自己可以驱逐,定力弱的在他人的帮助和指点下也可以驱逐,但是心疑之人就不一样了。

心疑之人有了心魔之后结果只有一个。走火入魔。

他必定会钻进死胡同里走不出来,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

曹操知道,吕布就是这样的人。

他喜欢这样的人,因为可以利用他。

曹操这次就利用了。他事先派人在林中遍插旗帜,旗帜的一角隐隐约约露在外头,使之看上去很伏兵,很阴谋。

他知道,吕布一定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的。

细节决定成败。但成败也毁于细节。

这一次曹吕两人终于以自己的所作所为很好地诠释了这两句话。

诠释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吕布只得再次逃了。

这片看上去阴谋重重的林地成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滑铁卢。

吕布的人生经常是这样,从上一个滑铁卢滑下下一个滑铁卢。

但问题的关键是吕布同志从不气馁,相信明天会更好。

生命不息,滑铁卢不止。

不过这一次,麻烦是前所未有的,他没地方可去了。

他的人生没有了滑铁卢。

曾经,吕布以为,天下无家,那就以天下为家。总有一处会收留自己的,从袁术到袁绍,从张扬到张邈;从兖州到濮阳,再从濮阳到定陶,吕布的人生就这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一座又一座城池。他总以为还有“下一个”。“下一个”源源不绝。“下一个”构成他全部的人生。

他很难设想,没有了“下一个”,他的人生该何去何从。

吕布就这样活在“下一个”的惯性里——就像我们中间的很多人,活着就是有地方可去,有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

只是现如今,这一切突然消失,惶恐也就油然而生。

吕布现在的心里,就很惶恐。

惶恐得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

人这个动物太善变

陈宫建议去投袁绍,如果吕布一定要找一个人做靠山的话。

事实上他无法阻挡吕布去找靠山,因为他也是有靠山的人。他的靠山就是吕布。

在这个世界上,人其实分两种:有靠山的人;自己就是靠山的人。

如果自己不是靠山又没有一个靠山可以依靠的话,这个人注定活不下去。

吕布却对袁绍没什么好感。因为他俩之间有过节。

曾经,吕布是投过袁绍的。

曾经,吕布和袁绍是有过蜜月期的。

那还是二人联手共破张燕于常山时。吕布和袁绍都豪迈地以为二人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吕布尤其豪迈。吕布豪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他开始打人了。

打的是袁绍的部下。

吕布想以如此举动告诉袁绍手下的官兵们,他是袁绍心目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打了就打了,打了也白打,其奈我何?

打了不白打。

袁绍生气了。

袁绍要杀了吕布。没有人知道袁绍为何要作出如此冲动的选择,但是袁绍自己知道这是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