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贺兰悲歌 第十七节(第4/7页)

他手指指向天都山,忧心忡忡地说道:“若李宪部有意外,贼兵自此而下,我后方空虚,自平夏城至渭州、陇州、秦州,皆已倾巢而出,所留守之兵总计不过万人,皆老弱不堪,贼军可轻易深入我腹心之地……”

所有人尽皆默然。

刘舜卿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数日之前,梁永能忽然派兵反攻紧邻延州的保安军顺宁寨,想趁宋军倾巢而出,后方空虚之时,自保安军攻入延州后方,对宋军还以颜色。保安军守军瘁不及防,若非顺宁寨三千将士浴血奋战,兼之当时环庆行营还有大军驻扎,种谔率军救援及时的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但这件事却给宋军敲响了警钟。

西夏人未必是被动挨打的,如若不能消灭敌人的军队,当宋军主力深入西夏腹地之时,西夏人的军队反而出现在了陕西路境内,那这个后果就严重了。

比烧杀抢掠,无论如何,宋军都不可能是西夏人的对手。

而相比延绥、环庆行营来说,秦凤行营的守备更加空虚。

石越的手指轻轻敲击帅案,默然半晌,终于淡淡地说道:“无论如何,我们眼下惟有相信李宪。再等他五天,五天之后,再无消息,再抽调兵力未迟。”

王厚与李宪的计划挑不出什么毛病。

西线的战略目标一开始就被行营都总管司明确为牵制西夏在天都山以西的军事力量,伺机直接进攻兴庆府——而不是灵州。而西线的兵力配置却并不少:除了神锐军第一军与从秦凤行营调来的神锐军第二军、第四军以及神卫营第四营共计四万左右精锐禁军外,还有总数在两万四千左右的原熙河地区的教阅厢军、沿边弓箭手与蕃军。若再加上董毡许诺的至少四万的吐蕃联军,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万。虽然跟随王韶开熙河的许多有经验的优秀军官,在持续数年的禁军整编过程中被一批批调走,充实到其他的禁军当中,但是至少,李宪与王厚都对自己亲自训练的军队感到满意——尽管这中间也出现过如文焕这样的“败类”。

所以,人们有理由对西线寄予厚望。

尽管西线大军的补给无异于一场噩梦,但行营都总管司的一些官员,依然很乐观,他们甚至相信李宪会比中部军先打到兴庆府。

毕竟他们面对的对手,也并不强大。西夏人的主力,绝不可能在西线。而西夏方面名义上节制天都山以西诸军司的禹藏花麻,根据各方面的情报,这个人也并没有替梁乙埋卖命的意思。

于是,王厚与李宪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王厚率神锐军第一军与配属的神卫营,与董毡的吐蕃联军一起,进攻兰州。而李宪则亲率其余所有军队,进攻会州、屈吴山、天都山,巩固中线的侧翼。然后,董毡的吐蕃联军与少部宋军军官一道,向西北进攻凉州甚至是甘州,招安沿途部落;而王厚则顺黄河而北,与李宪会师,直接杀过青铜峡,直取兴庆府。

他们的想法是,当西夏人将主力用去抵抗中线与东线的宋军之时,他们就可以趁虚而入,夺得伐夏第一功。

当然,这个想法与后面的打算,是不可能上报给行营都总管司的。

这个计划,西讨行营都总管司只知道一半。

理由是很堂皇的,无论是李宪与王厚先攻下兰州,再绕个大弯来取屈吴山、天都山、会州,还是先攻击天都山,再取兰州,都势必要在熙河地区崎岖的群山中,绕上无数的山路。这远远比不上两路出击有效率。

从纸上来说,李宪与王厚的计划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那只是纸上的。

当王厚目送着吐蕃联军的众将领鱼贯走出大帐之时,心中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了。

兵强马壮的吐蕃军队,虽然有点让人不舒服,但是董毡对朝廷的忠诚至少暂时无可挑剔。但是,那个于阗杂种阿里骨却是那么的刺眼!这支异族的联军越是英勇善战,王厚便越是感觉到一种威胁。

完全只是一个打过多年仗的老兵对危险的直觉。

阿里骨的眼神桀骜不驯,眸子里透着一种赤裸裸的野心。王厚挑选了最精壮的将士给这些联军的将领们检阅,旁人的眼中,或者是一种颟顸的茫然,或者是一种带着讨好的谦卑,或者是敬畏……惟有这个阿里骨,竟是那种不屑一顾的蔑视,毫不掩饰的蔑视!

王厚又特意差人送给联军众将精美的中原礼品,有美奂美仑的丝绣衣袍,有洁白如云的瓷器,还有来自南海的各种香料,以及吐蕃人一日不可或缺的茶叶……然后,王厚又派人偷偷打听到那些将领是如何处置这些礼物的。几乎所有的吐蕃将领对这笔意外的财富都喜不自胜,有些人一回帐便迫不及待的试穿华美的丝袍,有些人则将之郑重的藏起来,还有一些人用来赏赐自己的宠姬……惟有这个阿里骨,除了留下茶叶外,便将那些礼物毫不吝啬的分送给了其余的大小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