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第3/12页)
于是萧朝贵去敲杨秀清的门,先行揭穿了杨秀清的骗局,要求分一杯羹,担纲下一场演出的主角,否则他就对大家说出真相。
杨秀清无奈,只好配合萧朝贵,让萧朝贵也亲自表演了一次天父下凡。
这两人如此恶搞,结果让信徒们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大家非常气愤,纷纷出场表演。一时之间,紫荆山会众中天父频繁下凡,搞得信徒们莫衷一是,不知该信哪个天父才好。这情景让杨秀清和萧朝贵束手无策,只好请洪秀全来做裁判,裁定如此之多的天父下凡,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就这样,杨秀清的本意是想打击洪秀全以取而代之,却不承想惹出了萧朝贵添乱,让信徒们识破两人的花样,反而强化了洪秀全的领袖地位。这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规律在起作用。不管你想达成什么目的,只要你行动,必然引发反作用力,让你的努力付诸东流。
总之一句话,只有敌人才会给你机会。如果不是杨秀清挑战洪秀全,洪秀全也断无可能一跃而成为会众之领袖。
于是洪秀全来到紫荆山。很明显,他和杨秀清二人达成了秘密合作协议,公开宣称杨秀清和萧朝贵天父附体是真,余者是假。
洪秀全由此确定了他在神坛之上的位置。而此后,就由杨秀清的诡诈,推动着事态继续向前发展。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组建严密的组织。
打造恐怖大杀器
洪杨之乱,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就形成气候,几乎断送了大清帝国的两百年基业。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种控制人心的神秘力量。
这种力量,叫恐惧。
恐惧是人类心灵中最为古老、最为原始的情绪。一旦陷入到恐惧之中,人的思维就呈现一片空白,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人格的独立意识不复存在,从此沦为傀儡,任人控制和操纵。
最早发现恐惧对于人心的征服力量的,是杨秀清。他之所以装神弄鬼,假称天父附体,目的就是要震慑众人,让众人丧失自主意志,受其摆布。
而当洪杨风云聚首,杨秀清就考虑要把这种方法在更大范围予以推广。洪秀全嘉许了杨秀清的天才想法,于是他们共同推出了团营组织。
所谓团营,是指对早期信奉洪秀全教义的信众,打碎家庭组合进行分类重组。要知道,人在这世界上,面对着诸多强大的压力,唯有家庭是人们自我保护的最后堡垒。正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家庭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异乎寻常的神圣意义。
杨秀清最早发现了这一点。他发现人们不仅从家庭中获得保护,而且从家庭结构中获得思考的余暇,获得与外部世界对抗的勇气。所以杨秀清意识到,要想彻底控制人、操纵人,就必须要想办法破除家庭对人的保护。据简又文先生的《太平天国全史》记述,信众加入团营,首先要心甘情愿地将家中所有的一切,全部奉献给洪秀全,钱入圣库。而后泯灭长幼辈分和夫妻界限,父亲不再是父亲,而是兄弟,母亲不再是母亲,而是姐妹。入团营者,男入男营,女入女营,夫妻之间,每周只能会面一次,并且要在第三者的监视之下谈话,如有违者,杀无赦。
团营之中,男女大防极严,但洪秀全、杨秀清等领袖人物不需要接受这些约束。相反,他们拥有随意占有任何一个女信徒的特权。早在广西时,洪秀全就挑选了三十六名美貌女子,作为自己的性奴,号称王娘。
团营设计之精妙,正如简又文先生所分析的那样,分在女营中的母亲及妻女,成了人质,从此会众就沦为了洪秀全的奴隶,如果会众不竭力为洪秀全在战场上死拼,则家人必然会被处死。
理论上来说,这种奴隶制式的团营制度,是不应该有人自投罗网的。但小概率事件在这里再次发生,由于当地所特有的愚昧与浓厚的宗教氛围,许多人心甘情愿接受这一切。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早早地加入团营,就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去伤害别人,抢夺别人家的妻女以补偿自己的牺牲。
恐惧与仇恨,这就是洪杨集团形成的内因。
加入团营的信众们发现,他们已经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洪秀全,母亲妻女,又沦为了人质,除了攻城略地为教主打江山,已无路可走。更重要的是,恐惧与仇恨,都是一种负面的、邪恶的、破坏性的残暴力量,没有丝毫的建设性。这就意味着团营坐吃山空,只能以暴力掠夺的方式,进行恶性循环。
在战场上,信众们因为母亲妻女沦为人质,只能一心一意死打狠拼,而清军是拿饷当兵,属于雇佣性质,没理由跟他们拼命。于是洪杨集团如滚雪球一般,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