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7/8页)

崔大郎道:“西域传说中,松赞干布、嘉瓦仁波切这些一代雄主,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如今西域信众把你传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这对久失其国、久失其主的吐蕃、回鹘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期盼和平的羌人百姓意味着什么,我想你应该明白。”

杨浩喃喃地道:“我明白,我当然明白……,这意思就是说,你们已经一切准备停当,花轿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抬我入洞房了,我这个新娘子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要不然……我是冈金贡保转世化身的消息一传回朝廷,想不死都不成了。”

崔大郎忍不住笑起来:“你不必担心,如此造势还只在铺垫阶段,只有虔诚的信徒才知道,他们是不会乱说的,越是神秘,他们越是相信呢。不瞒你说,令兄还造出声势,说宋以五运推移而受上帝眷命,受禅于周国。周乃木德,木生火,故而宋是火德,宋以火德承正统,膺五行之王气,纂三元之命历,而你在逐浪川中应死不死,乃是水德之神庇佑,即而移官开封,建火情院,专司灭火,这是天命所归时,我也觉得荒唐可笑,可是亲自走了西北一遭,我才晓得……”

他沉默了一下,轻叹道:“我才晓得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是强权武力、金银财帛都无法换来的信服与崇拜,西域之人对神灵的崇敬程度,是我们所无法想像的,你若是见到了他们对神佛的虔诚,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他们宁愿自己一年四季披件烂袍子,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却把赚来的每一文钱都拿去为神佛塑金身,饰珠玉。”

他抬头看向杨浩,振声说道:“今回鹘、吐蕃皆与夏州李氏缠斗,扼其门户的麟州两州对你取而代之乐见其成,李氏内外交困,部族酋首多有怨言,芦州上下唯你命是从,党项六氏暗中归附于你,我继嗣堂愿解囊相助,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此时也,杨兄若返西北,振臂一挥,何愁西北不成杨氏天下?

契丹建国历五十年,从未开化的蛮夷而至士农工商帝制文明俨然中土;张义潮统治西域二十载,人物风化便如汉人天下一似中原,杨兄若能一统西域,苦心经营它三五十载,谁说西域不能就此永为汉土。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时势造英雄啊,杨兄!”

明知他如簧之舌不无鼓动之意,杨浩还是听的热血沸腾,是啊,天下已经与本来的方向不同了,自己在西北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去做,未尝不可为。即便中原有赵匡胤这位英主在,我难生问鼎之心,但是取西夏而代之,成为西北之主又有何不可呢?如果我来做西北王,难道不比李氏所建的西夏国强?

杨浩绕室疾行,久久不语,崔大郎知道他此时正天人交战,做出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个抉择,能说的他已经都说了,此时只是紧紧盯着杨浩的表情变化,不发一言催促。

良久,杨浩忽地停住脚步,仰首望天半晌,长长吐出一口浊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痴心妄想,满以为可以假死遁身,从此逍遥世外,我想的真的是太简单了。”

崔大郎一听喜上眉梢:“杨兄可是决定重返芦州了?如计议已定,崔某可妥为安排,此回西北,便另寻一个身份,干脆就叫拓拔浩,待朝廷获悉真相时,那时杨兄根基已定,羽翼丰满,朝廷也只好装聋作哑了。”

杨浩道:“不,我对我娘发过誓,此生姓杨,生也姓杨,死也姓杨,再不更改。”

崔大郎道:“那也使得,只消暂时不透露你的身份也就是了,待你大势已成,说开了也什么都不怕了,杨兄这么说,是有心往西北建一世功业了?”

“不错,我愿意回去,崔兄可否安排我自采石矶过江?”

崔大郎道:“杨兄若肯返回西北,我自可安排妥当路径绕道回去,采石矶大军云集,若想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去实是为难。”

“不,我要去见晋王赵光义!”

崔大郎一呆,杨浩向他一笑,镇静地道:“我心中本来有一件事苦思难决,有了假死这个羁绊,事事拘限于此,始终也想不出办法。如今既然不必去死了,我倒有了主意,大郎请助我护送家眷安然归去,我径回宋国,争取藉宋国之力把我心中难决的那件大事解决,同时,想方设法,以本来面目公开返回西北,对宋国,能不闹僵那是最好。”

崔大郎道:“杨兄去见晋王,如何向他解说自己仍然活着?”

杨浩道:“我自有一番说辞,如今他们还未察觉有异,我既主动出现,谁还会疑心我曾假死?”

崔大郎又问:“可是……,有什么事需要借助朝廷之力呢?又如何能堂而皇之地返回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