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立场决定生死(第16/18页)

一边儿说,王守仁一边儿扭动身体,摆出一副认真寻找的样子,那满脸的困惑,似乎他找不到让老虎害怕的东西,就绝不肯罢休。寺僧却越看他越是害怕,不由得后退了两步,说道:你这个客人,真是怪,怪透了。以前的客人,都被老虎吃掉了,可是轮到你,老虎却不敢进来……你不会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吧?

我?天上的星宿?王守仁先是满脸诧异,旋即正色道:开玩笑,你这个秃驴,我可告诉你,这种话是不能乱说的,乱说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不仅要负法律责任,而且要负政治责任……

王守仁越是不承认,寺僧就越是认为他不是凡夫俗子,当即躬身:若客人不嫌弃的话,就请客人到小寺用餐吧。

王守仁假装犹豫:要去吗?就不用了吧,你们寺庙向来不招待外人的……

寺僧连连赔罪:寺中是有这样的规矩,但那都是对别的客人而言。像您这样的不凡之辈,能够到小寺观光,正所谓蓬荜生辉,小僧脸上也有光啊。

好说歹说,寺僧将不情不愿的王守仁请到了寺庙里。进了寺庙,王守仁在寺僧的带领下行走侧殿,正要往里走,这时候侧殿突然走出来一个人,说道:

王守仁,你终于来了。我等你等了二十年了。

王守仁诧异地扭头一看,失惊之下,差点儿没有跌坐地上。

要知道那人是谁,有分教:江湖诡谲骗中骗,圣贤之路难上难。美德智慧致良知,全凭瞎扯渡难关。二十年前的一桩旧骗局,到得这寺院却弄假成真,这离奇的世事,让王守仁的思维突飞猛进,向着圣贤的境界急速前进。

人与兽的亲密合作

王守仁在寺庙中遇到的,是一个道士。

从这座和尚庙里钻出来老道,一点儿也不稀奇。实际上我们很清楚,这是一家经营特殊业务的黑庙。寺僧与山里的老虎签有合作协议,这边寺僧敲钟烧香,把远处的人骗来,然后再以寺庙不留外客的借口,将客人骗入老虎的巢穴之中,虎食人,僧拿钱。互利双赢,两全其美。这样一座黑寺庙,出现什么事也不奇怪。不要说从里边钻出来一个道士,就是钻出来个外星人,王守仁也能够接受。

但是他却实在无法接受眼前这个老道。

说起这个老道来,他实是打开王守仁圣贤之门的神秘钥匙。在这个道士身上,潜藏着被王守仁的门下弟子销毁的所有资料,这些资料的表现形式,将揭开王守仁人生爱情的全部秘密,并为我们展示所谓圣贤之路的曲折与坎坷。

此老道,便是二十年前,王守仁与小表妹新婚之夜,他无意中溜达到旌阳铁柱宫时遇到的那个怪老道。

新婚之夜,王守仁不去抱美丽的小表妹,却和一个老道坐了一夜,于是让我们发现了王守仁对小表妹的极度厌恶情绪。而且我们曾怀疑,这个老道实际上是王守仁的爷爷、白衣秀士王伦,因担心王守仁过于聪明,失足踏上追求物质刺激的错误道路而聘请来的大忽悠。而此时我们发现,原来这老道只是个兼差,真正的职业是食人饿虎的生意伙伴——不光是这个老道,连寺庙里的僧人都是假的,都是江湖黑社会的剽悍人物。

但王守仁也不是什么善茬,软弱无能之辈岂敢问津于圣贤之路?再者说,书本网的王家,原本也是这黑社会道长的大客户,而且王守仁又逃脱了虎口,分明是有资格与他们分庭抗礼。

现在,潜伏在这座寺庙中的黑道兄弟们,寄希望于和王守仁达成共识,展开进一步的合作。

这个合作,很快就达成了。

王守仁证实说,当他见到这个奇异的老道之后,老道立即向他展示了一首事先写好的诗。诗曰:

二十年前已识君,今来消息我先闻。

君将性命轻毫发,谁把纲常重一分?

寰海已知夸令德,皇天终不丧斯文。

英雄自古多磨折,好拂青萍建大勋。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是一个活神仙,从来不会把人骗。未卜先知闹得欢,约好再见二十年。王守仁来我推荐,绝对是个大圣贤。兜里有钱快给他,反正你是穷光蛋……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为了强化老道这封推荐信的真实性,王守仁也留诗于武夷山,与老道共同炒作这件事情。王守仁的诗是: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守仁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的本事真的大,屁股挨打也不怕。仰天大笑出门去,成圣成贤乐哈哈……无非是表白自己,打死也不要做凡夫俗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