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第4/10页)
作为政策转变的标志,中共这时把工作重心转到反蒋和中共自身的发展上,不再以十九路军为对抗对象。十九路军在福建连江开展“计口授田”工作时,正在此准备进行土地革命的中共方面当即表示:“如‘人民政府’实行分田”,他们“当让‘人民政府’去做。”[137]同安地方政府召集大会时,为凑集人员求助于中共当地负责人,中共负责人“叫他们到各乡村公开打锣去号召,用汽车去载人,弄点心给农民吃”。[138]福州党组织慰劳队到前线慰劳十九路军,以“号召广大群众参加反帝反国民党的统一战线”。[139]陈子枢甚至为厦门中心市委得知中共和福建人民政府签订协定后“表现出一种空洞的欣喜的情绪”感到担心,忧虑“这样必然会放弃了实际的艰苦的斗争工作,不可避免地由于这种错误的幻想,会有走上机会主义道路的危险”。[140]中共在福建和十九路军的微妙关系,外界其实也多有注意:“共党宣传,表面上仍属反闽,实际上则共党密赴福建者甚多,对民众组织甚努力。”[141]
由于中共与闽方政治上欲迎还拒而又相互有所企图的合作关系,当十九路军的反蒋军事展开后,中共与闽方的军事合作也呈现复杂的内容。蒋介石向闽方发动进攻之始,中共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采取了有保留的协助措施。1933年11月24日,朱德、周恩来等要求赣东北和闽北中共武装,在国民党军向闽浙赣边境集中时广泛发展游击战争,扰乱其后方,红七军团主力则随时准备截击或尾追敌人。同时,周恩来致电中革军委,探询可否出动红三、五军团侧击国民党军入闽部队。[142]中革军委对直接与十九路军配合作战抱有疑虑,强调“不应费去大的损失来与东北敌人新的一路军作战,而让十九路军替我们去打该敌”,但同时也指示红七军团及独立部队应“以游击战争的方式妨害敌人第一路军集中”,在“敌人第一路向闽北前进时阻滞并剥削之”。[143]12月中旬,中革军委要求红五、七军团及独立第六十一团组成的东方军,在建宁、泰宁、邵武、光泽、黎川一带展开游击战争,“侧击向资溪、光泽运动中敌人的中央纵队”,“在资溪务须进行顽强的防御”,“迟滞、钳制向光泽前进的敌人”。[144]12月中、下旬,朱、周又多次指示“广泛发展游击战争”、侧击敌“进剿部队之后尾”,“积极扩大并发展闽中游击战争,不断截击邵顺间敌人后方联络部队及进行一切破坏工作”。[145]12月底,项英明确指示红九军团第十九师“转移到将乐的地域,与十九路军的左翼部队取得直接连络”。[146]当时前方国民党军对红军行动的亲身感受是:“企图破坏道路阻我前进,无顽强抵抗力。”[147]
中共的这一系列行动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1934年1月2日,共产国际提出:“你们的部队应该避开蒋介石的进攻部队,在迅速重新部署后,从北面和南面同时打击进攻19路军的蒋介石部队的侧翼和后方,最好是在它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148]就中共而言,维持十九路军这一反蒋力量的存在,是一种符合其利益的常识判断,罗明回忆,事变后他被派往厦门、福州“传达中央对闽变的指示,即军事上联合,帮助他”。[149]而蒋介石也报告:“最近赤匪因得闽方接济,并为牵制策应闽方及实行联成一片起见,突以伪第一军团向我崇仁、宜黄一带进犯,并以伪军第三、五、七各军团,集合全力,分向我黎川、金溪一带进犯,对我冀作中央突破及右翼迂回之企图。”[150]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则注意到:“赣东赤匪乘中央军进迫闽垣之际,迭犯浙赣边境,企图牵制我方兵力,截断我后方联络。”[151]
虽然红军受命骚扰入闽的国民党军,但要以实力代价为十九路军在闽北阻挡国民党军,也为中共中央所不取。在国民党军兵力居绝对优势情况下,红军要独力担起阻止国民党军入闽重任其实并不现实,何况,本在闽北的十九路军主力也在后撤。因此,虽然王明在事变后不久曾批评中共中央没有意识到:
问题的中心不在于我们红军愿意不愿意接受蒋介石这个打击,而问题的实质是在于:或者红军和十九路军一起来击退蒋介石的力量,或者是蒋介石先打败我们的同盟军——十九路军,然后再集中一切力量来打击我们的红军。[152]
但这究竟是事后诸葛亮之言。事变当时,中共和十九路军对双方的军事合作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对军事形势的发展也难有全盘的计划,在国民党军十几个师压迫下,中共即使勉为其难,效果也难以臆测,何况,国民党方面还观察到:“伪一、三、五等军团被我痛剿,迭受叵剧,喘息未定。”[153]这虽然不无自夸之嫌,但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连遭失利、军力受创、亟需休整确也属实。[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