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二)关俊民口述(第2/8页)

下面便将本篇口述中提到的与王府建制相关的内容,作一说明。

(1)清代官书提到,各王府都设有长史1员,是由内务府派给王府当家的最高官员,实际上却高高在上,有名无实。本篇中关俊民提到,“国家有一个正式任命的长史,那是平常不来的。”即系指这个长史,所谓“国家”,当即皇家内务府。至于他提到的哈家,即住在东总布胡同的四爷哈奉迁,白四所说的“哈一党,夏一窝”的哈家,则是管理王府中一切事务的管事官,品级高达三品、四品。关俊民说肃王府有两个大管家,一个是哈奉迁,一个是高玉横,高玉横是副总管。这与官书记载的王府设置是相符的。

(2)关俊民本篇口述提到,他的祖上有人在庄园处,也有人在侍卫处。所谓侍卫处,很可能就是官书中所称的随侍处,这在官书所载的王府建制中也的确存在。庄园处的职责,是管理王府地产,负责收租、置买土地等事宜,管事者都是从四品、从五品的官员。随侍处的职守是随从王爷外出,担任车前轿后的护卫之责。配备的都是从三品起到无品的“拜唐阿”注41。

据此以推,既然关俊民提到他的祖上既有俸禄又有土地,很可能便是当时王府中有品级的官员,他提到的其他那些庄园处、侍卫处之人包括戴鑫英的祖上,很可能也是如此。

(3)王府中的官员品级有高有低,但地位、待遇与厨房、花园中使役的奴仆,以及守坟的佃户,待遇显然不同。官员有俸禄,有官员旗地;兵丁有饷银饷米,佃户则靠耕种王府的土地为生。再以肃王坟的情况为例,关先生祖上和白四先生的祖上究系什么身份,以及戴鑫英提到的“坟少爷”“坟包衣”是否存在又属哪一种人,就无从得知了。这也就是说,由于年代久远而且迄今没有户口册、人丁册为凭,同样生活于肃王坟,乃至其他诸多的亲王坟的为数甚巨的不同人员,究竟属于什么身份,已经很难查考了。注42

还要提一句的是,关先生所姓的关,是苏完瓜尔佳氏,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瓜尔佳为满洲著姓,而居苏完者尤著”,故列于除爱新觉罗之外的满洲诸姓之首。

本篇口述完成之后,我特请橘玄雅先生审阅一遍,并采用了他的部分修改和补充建议,为了不影响关先生口述的完整,玄雅先生的意见均放入注释中。

定:您说您把所有跟肃王家有关的坟地都跑遍了?是这个意思吗?

关俊民(以下简称关):对对,所有这些坟地,差不多啊,我(20世纪)80年代都去过了,包括东边的万子营,还骑着车上门头沟,骑半天儿。当然我们家门口那些我更清楚。我有一个习惯,我老带着个本儿,想起什么我就记,慢慢找慢慢弄。我现在不怎么记了,谁要问,我都是让他们看我老师(冯其利)的书,都是我老师80年代采访我大伯父时,我大伯父说的。注43

我大伯父,关宗典,是1915年(出生)的,他父亲是庄园处的,荣安,荣五爷。他是小府的时候,就是溥仪出宫前后他去的。溥仪出宫是1924年嘛,1925年之后他去的,可能还不满十四五(岁)那样儿。

定:小府指的是什么?

关:民国时期(肃王府)不是挪到了东四十四条嘛,注44小府就是这个新肃王府办公的地儿,在王府的前边,有庄园处,侍卫处,还有管库的,反正除了马厩没搬走,还在市政府那儿,别的都搬到小府了。庚子年之后啊,(老肃王府)变成日本使馆,就是现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御河边上。注45

清末民初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

1.关家的来历

定:您现在在什么地方工作?

关:我在首钢,现在留守处。首钢不是都搬家了嘛,我没走,就留这儿了……

定:您是1968年出生的,那时候“文革”都快结束了。您那么年轻,怎么喜欢听老人们聊这些事呢?

关:小时候一出家门口就看见新坟(详见下文)那大瓦顶,哎说这干吗呀,怎么这么好啊!

定:好奇。

关:好奇了,后来慢慢大了,就愿意听他们聊老事儿。

定:您怎么想起跑这个事儿的?从头开始说说好吗?您父母是……

关:我父亲岁数大,我父亲是1929年的,他后来在起重机械厂。母亲也是那厂子的。

定:您父亲怎么就上起重机械厂了?

关:他那会儿招工就去了啊。

定:您对肃王坟这些事感兴趣,您父亲感兴趣吗?

关:他不感兴趣。

定:再往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