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强国或陆上强国(第5/7页)
在罗马帝国时期,这片著名的罗马平原(Campagna),排干了沼泽,人口逐渐变得很稠密,但是罗马平原四面洞开,完全无遮无挡地直接面向第勒尼安海,遂成为海盗的首选目标。只要罗马的警察不在场,海盗立即开始猖獗于整个地中海地区。于是,村庄被毁,田园荒芜,排水渠废弃了,死水潭中疟蚊繁衍。从整个中世纪到30年前,从台伯河河口到奇尔切奥山附近的彭甸沼泽地都是人们避开绕行的地区,或者驾着响声隆隆的车子疾驰而过。
于是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座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会选择在这样一个瘟疫肆虐的地区建立?确实,这是为什么呢?还有,为什么圣彼得堡会选择建立在沼泽之上,使成千上万的人们为了排干污水而有性命之忧?为什么马德里会建在一片荒凉贫瘠的高原之上,与周围城市相隔数百里?为什么巴黎坐落在盆地的底部,常年饱受雨水的侵蚀?这些问题都使我无法回答。也许是因为机缘与欲望——或者说是有许多失误的政治预见——兼而有之。或者只是机缘,或者只是欲望。我不知道。这并不是一本哲学书。管他呢。
总之,罗马就是建在它所建立的这个地方。尽管这里有不利健康的气候、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以及不便利的交通,然而这座城市仍然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帝国的首都和一个全球性的宗教圣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必去追问一句简单的解释。它会有上千种绝不重复且相互交错的解释,但是在这本书里我们不必寻根究底,因为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至少要写出像本书这样厚的三卷本。
关于罗马这个城市,我不想再费笔墨,因为我对这座号称东半球永恒之城的地方抱有深深的偏见,也许没有谁比我更讨厌它了。这主要归因于我那些富有反叛精神的祖先们。他们从公元前50年至公元1650年间,一直就与罗马格格不入,他们与罗马之间存在着深深的芥蒂。站在古罗马会议广场巨大的废墟上,我只有哭泣,哀悼那些逝者,然而我看到的却是那些流氓恶棍恣意蹂躏着整个欧洲大陆和大部分亚非地区,无耻的他们还打着将军与党魁的招牌。的确,他们为那些地区留下了一些业绩,而这些业绩似乎成了抹杀他们在那里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永恒借口。站在那座大教堂前,向殉难者与圣彼得奉献哀思,我应该油然生出敬畏之情。然而,我却为无数钱财浪费在这样一座毫无美感和魅力可言,只不过比同类建筑大一些的教堂上而深感痛惜。我景仰的是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和谐,我欣赏的是热那亚的协调。我当然知道我不是唯一有这样想法的人。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德国诗人歌德,以及每一个有点儿成就的人,在他第一眼瞥见布拉曼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师——译者注)的穹窿时,都会洒下一掬哀思之泪。就此打住吧,我可不愿破坏你对这座城市观赏的兴致,你将来自己去看吧。自1871年以来,罗马就是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它还有座城中之城——梵蒂冈。1870年9月是这个教皇国的大劫之日。这一天,意大利王国军队进驻梵蒂冈,颁布了一项法令,取消了教皇的绝对统治权,宣布该城从此由罗马统辖。直到1930年,这座城中之城才物归原主,恢复了教皇被剥夺的最高统治权。
现代的罗马城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它只有几座破旧的古罗马时期遗址,它的中央街道使人想起美国的费城,另外这里还有许多穿军服的人。军服倒很漂亮。
接着,我们又到了另一座城市,到目前为止,它是整个半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地理与历史的奇特的混血儿,而且它使我们又一次面临一个困惑不解之谜:为什么这座拥有各种自然便利的城市,竟没有取代那个坐落在干涸的河道上的罗马?
那不勒斯正处于一个优良海湾的通海口,它比罗马历史更悠久,它建立在意大利西部海岸最肥沃的土地上。那不勒斯最早是由希腊人建立起来的,希腊人为了与危险的亚平宁部族进行贸易,他们先是住在与大陆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伊斯基亚岛上,但是这个岛也不是十分可靠,因为它时刻面临着火山爆发的威胁。因此,希腊人只好迁往大陆。由于这些殖民者们之间不可避免地经常产生矛盾(因为远离家乡并受到贪婪的总督肆意的欺凌,他们的心情很烦躁),并最终导致内乱,有三四个居民点在争斗中被毁坏了(就像美国建国时那样),所以这时有一批新移民决定从头开始,自己建立一座城市。他们称之为“新城”或者“那波利斯”,后来它就演变为“那波利”或者英语中的“那不勒斯”。
当罗马还是一个牧羊人聚居的小村落时,那不勒斯已经是一座繁荣的商业中心了。然而那些牧羊人一定具有真正的行政管理天才,因此到公元前4世纪那不勒斯就已经与罗马“结盟”了。“结盟”只不过是悦耳的名词,实际上它与“臣服”是一回事儿。从那时起,那不勒斯就扮演了一个低等的角色。后来,它又被蛮族的铁蹄侵占,最后它落入波旁王室的西班牙后裔手中,他们的统治已经成为无耻的暴政与对思想的集权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