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入选信件文档编号058 发动群众是一桩没有底的工作

叶至善写给父亲叶圣陶

1964年9月27日

叶至善(1918—2006),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了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的“四清运动”,这个运动后期转化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数百万干部下乡下厂,与贫下中农实现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对基层干部进行经济和政治上的清理整顿。叶至善在四清运动达到高潮的1964年下乡。在此期间他给父亲叶圣陶写了多封家书,讲述了所在农村生产队的运动进展情况,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

爹爹:

上星期害了一场病,大概是受了风寒引起的。今天才好像恢复健康了。两卷报纸和信都收到。报纸在病中看完了,包括林彪和罗瑞卿的文章在内。广播天天可以听。因为近来收割忙,晚上开会较少,就是有会也开得比较简短,来得及听联播节目。

贫下中农代表会和三级干部会已经在上星期三结束,揭发出来全公社贪污盗窃的钱十七万元以上,粮食十七万斤以上。程广大队是十八个大队中最穷的,可是钱和粮都超过一万,所以更为突出。在程广大队的九个小队中,我包的小队数目比较小,一个前任队长,是五百多元,一千多斤粮;一个会计,是二百多元,七八百斤粮。大体差不多了。别的队还有跟实际差得很远的。这并不是我工作特别好,因为这个小队情况比较简单,许多事情是明摆着的,所以一抓就牢。现在的工作是把这些账进一步查对清楚,要他们两人在社员面前再做检查,初步做好通赔计划。这样一来,经济不清问题就算告一段落。其实,经济不清跟思想、政治、组织不清,不能截然分开的。经济不清的干部,绝不可能引导社员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之间必然互相勾搭,通同作弊。这些问题,将来得一一解决好了,才能提高社员的觉悟,使他们有搞好集体经济的信心。

关于“三同”,我下来的时候就有了豁出去的决心,所以一切并不在意。不怕脏,不怕累,我能切实做到。现在看来,不怕累有点过了头,超过了力所能及,所以倒应该稍稍有点节制。例如生水(是井水)照样喝(他们的高粱米饭就是用生水淋的),苍蝇叮满的饼子,照样吃。村里患肺病的人很多,有开放性的,我们照样挨家吃饭。冷水洗脸、洗脚,甚至擦身,都不算一回事。有时候饭馊了,饼酸了,也照样吃。吃了粗粮,消化特别好,胃肠从来没有感到不舒服。

关于抓主要矛盾,这件事我也在考虑。例如病人多,是不讲卫生的缘故。但是不讲卫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拮据。一家人合用一条脏毛巾,害眼睛病和生疮的,当然很多了。有病根本瞧不起,也无法休息,小病也变成了慢性病。要是不搞好集体经济,病人多的问题就没法解决。但是大家对集体经济的热情又并不高。妇女根本不参加集体劳动。她们要养猪、养鸡、管孩子。男劳力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自留地和开荒地上。怎么改变这种情况,主要抓什么矛盾,真是不容易想清楚。现在把经济不清的干部抓出来了,是不是就能带动社员对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也想不清楚。好像中间还缺了一大段似的。总之,建设工作看来要比揭露“四不清”工作困难得多。群众发动起来了什么都好办,这句话是不错。但是发动群众是一桩没有底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敢说已经充分发动了。似乎只有拿工分的成果反过来检查群众到底充分发动了没有。

这两天主要抓秋收,运动比较松一些。秋收加上秋耕,大约要忙到十月底,还要搞好分配。今年口粮要多留些,征购要减少些。因为口粮年年不够吃,余粮大概不卖了。分配也是一件不容搞好的事。社员们三年来没有分到过钱,三分之一在队上有存款(只是账面上有,实际领不到,因队上没有钱),二分之一有欠款(因为工分值抵不了口粮钱)。我们总想在今年分配时,每户都能得少数现款,好添置过冬衣被(布票已发下来了),但是怕很难做到。因为征购一减少,队上的现金更少了。这个矛盾也很不好解决。

社员们对我一般都很好。我病了,也常有人来看我,说要给我做什么吃的,我都婉言谢绝了。只是有少数人,对我们还有距离,其中有的是原来与“四不清”干部有勾搭的,有的是自私心很重的。对他们的工作很难做,功夫花得不少,收效不多。一般说群众发动起来了,总指比较积极的和中间状态的,要说真正发动起来,就得包括那些落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