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

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原文

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华杉详解

“用间”,曹操注:“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情之实也。”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曹操注:“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

为什么是八家为邻呢?杜牧注:“古者,一夫田一顷。夫九顷之地,中心一顷,挖井树庐,八家居之,是为井田。怠,疲也,言七十万家,转输疲于道路也。”

杜牧说的“井田”,和我们中学历史学的井田制说法不太一样。历史课本对井田制的解释,是九宫格,每格一百亩,周边八个格是私田,一格是一家人的;中间一格是公田。大家一起先干完公田的活,才能干私田的。私田的收成归自己,公田的收成归公家。这个“公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天下为公的“公家”,而是公爵家,比如秦穆公家、宋襄公家。

杜牧说的有什么不同呢?杜牧说的中间那一格,不是公田,而是住家的村子,八家人的房子、水井、公共设施,在中间那一格。

周朝的井田制,到底是不是周围私田,中间公田那么安排的,本身并不可考。我也比较怀疑,比如大家一起干公田的活,有点跟人民公社一样,谁出工谁出力,出了工,有没有出力,都不好管理。另外,为何要中间的收成归公家?如果私田收成都很好,公田收成不好,怎么算?远远不如每家交税来得简单。

所以我比较倾向于井田制的井,不单是把土地画格子画成井字形,而是杜牧描述的那样,周围是田,中间是井,是住家。

八家一个井田,一家当兵,七家负责后勤运输供奉,所以十万之师,要七十万家供养,这耗费太大了。

这个战争的耗费,孙子在第二篇《作战篇》里就详细反复地强调过,这里再一次强调,我们可以看到孙子的价值观,就是对战争的耗费、胜利的代价,非常的谨慎。不像我们现在有的人,随口就喊“不惜一切代价”,那就像电视剧里邓小平说的:“空话太多了。”任何事情都有代价,做事最重要的计算,就是计算代价,有利则行,无利则止。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战争的耗费这么大!相持数年,就争那胜利的一天!在每天这么大的耗费下,如果居然舍不得在间谍工作上花钱,因为不肯花钱而不知敌情,那这将领真是最不仁慈的人、最不负责的将领,不是国君的好辅佐,不是能胜利的好主帅。

“不仁之至也”,孙子对这种行为的批评,把“不仁”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不体恤国家、不体恤人民的行为。整部《孙子兵法》的价值观,就是“用仁义,使权变”,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仁义是本,权变是末。往往人们容易以为权变、诡道是兵法的核心,那就学不懂兵法了。

楚汉相争,刘邦就是最舍得花钱的,项羽就是最不舍得花钱的。楚汉战争到了最激烈的时刻。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城内达一年之久,并被断绝了外援和粮草通道。陈平献计,让刘邦从仓库中拨出四万斤黄金,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施离间计,让项羽疏远了钟离昧,撵走了范增。最终刘邦得以突围而去。

白登之围,刘邦被匈奴冒顿包围,还是陈平用计,重金去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让冒顿放刘邦回去。

项羽在花钱的价值观上和刘邦相反。他是在面对人民的时候,能做到爱民如子;面对人民币的时候,更加爱人民币如命。韩信说他说得很形象:“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刻好了大印,放在手里磨叽,玩磨得失去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