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写首情诗好吗

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贫乏,众生看上去似乎平等,吃的一样、穿的一样、住的一样,骑自行车或者挤公交车。如果一个人想装逼,要有非常强大的创造力。创造力不足的装逼犯通常采取以下三类做法:第一种,哪部电影红了,就模仿电影里主角的经典表情和经典台词。因为物质贫乏,主角的衣服、发型、身材、容貌非常难以模仿,模仿经典表情和经典台词就是捷径。《追捕》红了之后,我哥开始模仿杜丘,噘着嘴、少言语,很多年。《追捕》红过了,我哥想换个表情,发现不会笑了,越使劲越觉得不对劲儿,直到现在。第二种,读普通人不会碰的书籍。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很早就决定献身电影艺术,从高一开始就捧着一本叔本华的《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别人问他这书说的是啥,他总是回答一句,“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再追问,他最多加一句,“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这本书从来不离他左右,做早操的时候也带着,把书放在两腿之间的地面上,做跳跃动作,从他后面看,一不小心似乎真能飞上天。第三种,比上面两种简单很多,所以更多人采用,就是找个相对美丽的本子,摘抄很多名人名言,口读心诵,看准合适的场合转出一句,比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比如“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很多不可能错的废话,很多模棱两可的屁话,但是不妨碍装逼好使。第三种方式我也用过一阵,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是“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从识字开始,我就思考人生、世界和人类,越琢磨,越觉得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真是个怪咖。看文学书,看史书,看到人性无尽的恶、无尽的不改悔、无尽的无奈,觉得人类真是无可救药。看自然科学书,看窗外被人类改变了很多的世界,又觉得人类真是神奇、真是太能干了,能造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太多的机器。不知道为什么,每每想到人类的无可救药和神奇能干,每每隐隐地觉得似乎哪里不对。人类改变不了人性中的恶,创造完成后保护,保护不住后破坏,破坏后再创造,永陷轮回。人类太神奇能干了,造出的机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人类会失去对机器的控制,甚至被机器控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装逼名言本说得是对的,“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人类最大的敌人是人类自己。

过去四十年,我眼睁睁见证人类造出的机器越来越强悍,进步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的优势越来越少,甚至已经有了失控的迹象。

一九九七年以前,是第一阶段。在这个漫长的阶段,人类制造机器,机器替人做苦工,做人不愿意做的东西,做人在体力上做不到的东西,比如汽车、飞机、火车,比如吊车、卫星、洗衣机,比如计算器、打印机、电话。坐了这么多次飞机,每次再坐,我还是惊诧于一个这么大的铁家伙能快速移动在这么稀薄的空气里。见惯了这么多高楼大厦,每次到了五十层以上,我还是惊诧于人类怎么做到让这么高的大家伙在风雨地震中不塌。用过至少二十部手机了,但每次开完电话会,我还是惊诧于这些声音在虚空中是如何传递的——没多久之前,人类还是靠信鸽和骑马的信使传递一个个远距离信息。

一九九七年,人工智能第一次打败国际象棋的顶尖人类棋手。从那之后,进入第二阶段:人类制造的机器开始玩人类智力的游戏,一步步拉近甚至在某些方面甩开人类智力的水平。二〇〇六年,国际象棋人类顶尖棋手最后一次战胜人工智能,之后,在国际象棋领域,机器就再也没输过。这种追赶速度明显在加快,甚至在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领域开始突破。十年之后,二〇一六年一月,谷歌研发的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不让子,完胜欧洲冠军、职业围棋二段樊麾,创造了人工智能第一次在公平比赛中战胜人类职业围棋棋手的历史。

围棋计算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比国际象棋要困难得多。围绕围棋的创始有不少传说,但是公认的是,围棋是用最简洁的形式模拟最复杂的宇宙,可以让任何人在有生之年耗尽他的全部智力。围棋最大有3种局面,大致的计算体量是10;国际象棋最大只有2种局面,大致计算体量是10;而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是10。

AlphaGo的可怕不在于它的计算速度,而是它类似人类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能力。它的核心是两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策略网络(policy network)和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这两个网络配合,“挑选”出那些比较靠谱的棋步,抛弃明显的差棋,从而将计算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在本质上和人类棋手的大脑所做的一样。这种人工智能必将应用到其他领域,很多人类工作会被机器代替,甚至包括一些传统的创造领域和智慧领域,比如剧本写作、经理人招聘、疾病诊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