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传奇

这个人的手上攥着一根竹竿,竹竿在石子路上敲出的当当声回回比他到我们马州要早一些。盲客大名叫永昶,还有很多人记得他说的书。他算不得正经艺人,到老了还在这片地方游荡,给人解闷,挣点碎钱度日。江湖人给他们说书这一行叫“使短家伙”的——指竹板、弦子、醒木、竹竿等。他就是这样。人们听他说书,在周围不时发出“嗯啊哈是”。盲客一开口准是:“来啦!那谁咋没来?”起初还以为,走江湖的人随意应承。一天上午,天不热,盲客还是这样晚于他的当当声来到村子。他坐在那棵大柳树下说书。

“三德干啥去啦?咋还不来?”

有人说:“一会儿来。你先说吧。”

盲客开始说,说了一会儿,到了新内容,就不说了。

“咋不说了呢?快说啊。”

盲客坐在大柳树投下的影子里不说话。天一层亮过一层。末了,等来了那人。那人小步跑着,往这边来。他才开说,顾自叨叨:“也不晓得干啥哩!”给旁人看去,笑他好像是还明着眼。一个人问:“你猜他干啥去啦?”“那不好说。”盲客眼角是皱的。说完,扯着脸皮,笑一阵,笑声不是哈哈,而是嘿嘿,像在揉一捆干玉米叶。有人开玩笑,对着那人小声说:“你刚从女人被窝出来吧?”盲客好像很了解他似的:“你这人哪都好,就是怕女人。”他那天是下午走的。那人回家把话憋到半夜,躺在炕上,女人又去抱他。他推开女人四处巡视,小声说:“咦——上午盲客说我……”

盲客永昶是六岁害了一场病瞎的。本来,以为醒不了,可一个半夜突然就醒了,醒后第一声是对着墙壁大喊:“娘!那儿有人!”永昶娘吓了一跳,碰他一下,他“啊”地叫一声,也不回头看她。后来,发现永昶的眼是暗的,窗外天色也是暗的。

“娘!”

“在这……永昶。”永昶娘抹眼泪。

永昶爹也抹眼泪:“永昶,爹在,也在这。”

名字取得不好。家人愣在那儿,本来取这名字是因为孩子出生眼睛奇亮无比,怎么会想到有这一天。前思后想,一夜都在近了远了地看孩子的那双大眼。永昶始终眯着眼,有时问一句:“天咋还不亮啊?”

……

老盲客一直是圆脸盘。走街串巷,竹竿当腿使。圆脸走街串巷,晒得很黑。两眼陷进黑皮肤,在人堆时偶尔会蹦一点儿淡的反光——永昶娘没见到他一身破烂的样子;永昶爹趁着家里有点财力,赶紧给孩子找出路。最初,他嫌三弦不好听!老盲客给赔笑:“你小子要想以后……”说到这就听到一阵“呜呜”,他娘在门后抹眼泪。

从前,永昶家里有个果园。东西靠山坡两溜植有石榴树,后来树之间“走亲戚”,园子整个就成了它们的天下,每年给他们创收不少钱。永昶还记得石榴挂上树,再倒映在他没瞎的眼里是小红灯笼。六岁以后永昶再没去过园子。他娘病的那几年,他爹到处问病。施肥、剪枝,没工夫做。石榴没给好好长,一年半就荒了。他爹就在园子里转起了圈。有人过路见了,问他做个啥?他就说,转转。那人日头平西,回来又看见他。“我转转,转转。”他自个儿说。林子在风中响。他爹踩着地上的影转到林子深处。那人也知道他心里走着事情,先转转吧。就对他弯曲下去的背影,叹气。时运不济,园子也让爹卖了(低价,那时没人给得出好价钱)。娘在炕上看着桌上的钱,和低头吸烟的他爹,抹眼泪。到死,没跟他爹说上一句。

永昶的记忆是清楚的。没日没夜,病倒三天,就三天,娘没了。没日没夜,又半年零三天,爹也没了。一场葬礼,一个小盲孩送走了世上最亲的爹娘。

现在,盲客手上的三弦是师傅传的。“身儿”跟他胳膊似的,黝亮里渗出一股暗,像有些年号,传说为黑檀制。他说,这不用漆。又说,时间一久,汗也是漆了,手不知在其上摩挲几万遍,来来去去,吱呀吱嘎。也有一说,盲客手上的三弦不为黑檀制,是上等云杉!流畅纹理便是证据。两方(看上去都是明事之人)起了争执,后来吼起了嗓子,彼此拿眼狠狠盯着。一时达不到共识,人便迎着黄昏拂袖而去。大伙散了。第二天,接着扯。这份争执弄得马州人都对盲客的弦子动了好奇心。后来,两人扯够了三弦的木料,又扯到三根弦儿。非说那是虾线儿拧成。大伙有的知道“虾线儿”,有的不知道。知道的就给不知道的说:“吃过虾子?”不知道的,听出了几分瞧不起的意思:“见过虾子游!”

知道的:“虾子背上有根黑线儿……”

“扯!”不知道的更不信。

其实,知道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