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我耕的犁

应该回到自我,先来耕自己的心田,播种信心、开发智慧、精进努力,追求真实的自我、拔除妄念的杂草,这样才能不愧于天地的养育,坦然地前进呀!

有一天,佛陀到了一座名叫一那罗的村落乞食,走到一个婆罗门农夫的农田附近。

那时已近中午了,婆罗门农夫正在分送食物给五百位犁田的工人,看到佛陀正托钵远远走来,他故意为难地对佛陀说:“瞿昙(佛陀的名字)!我今天努力地耕田下种,才能得到食物,你也应该像我一样耕田下种,才有资格得到食物呀!”

佛陀听了并不生气,他回答道:“我也是耕田下种来得到我的饮食呀!”

婆罗门说:“我们从来没有人看过你下田耕作,你说你也下田,那么,你的犁在哪里?你的牛在哪里?你的轭、你的镵、你的牛鞭又在哪里?你又是播什么种子呢?你是如何耕田的呢?”

对于咄咄逼人的婆罗门,佛陀以一种极宽容慈悲的态度来面对,他对婆罗门和围聚在旁边的工人说了一首偈:

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犁轭,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 包藏身口业,如食处内藏。 真实为其乘,乐住无懈怠; 精进无废荒,安稳而速进; 直往不转还,得到无忧处。 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

这首偈非常优美,同时也说出了佛陀的基本教化和精神,译成白话是:

信心是我播的种子,苦行是灌溉的雨水; 智慧是我所耕的犁,惭愧心是我的车辕。 我以正念守护自身,如同驾御我的耕牛; 抑制身口意的恶业,就像在我田里除草。 我用真实做为车乘,乐住其中而不懈怠; 精进耕作而不荒废,并且安稳快速前进; 我一直前进不退转,到达了无忧的所在。 这才是真正的耕田,能耕植出甘露果实; 这才是真正的耕田,不再受轮回的痛苦。

佛陀说完这首偈,婆罗门大为感动,禁不住赞叹说:“您才是世界上最会耕田的人呀!”于是盛了满钵最香美的食物供食佛陀,佛陀没有接受他的食物,说:“不因说法故,受彼食而食;但为利益他,说法不受食。”因为在佛制里,说法是纯粹利益他人的行为,不能为了食物而说法。

这个故事出自《杂阿含经》,是佛陀所说的“耕心田之法”,也明白说出“比丘”和“乞丐”的不同。在佛陀的时代,比丘固然以乞食延续生命,却不同于一般的乞者。所谓“比丘”,就是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俗世乞人只乞衣食不乞法,所以不能称为比丘。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乞食的时候,遇到一位年老的乞丐,乞丐就说:“佛陀摄杖持钵乞食,我也拄杖持钵乞食,我应该也算做比丘了。”佛陀就为他说了一首偈:“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比丘?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老乞丐听了大有所悟,终于从乞者成为比丘。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完全不依赖别人而独自活存,因此必须怀着宽容与感恩的心情。从前,大部分人是农夫,他们可以坦然地说是自耕自食,现在只有少部分人是农夫,大部分人都不能亲自到田里播种和耕田了,我们究竟凭什么受食而不感到惭愧呢?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回到自我,先来耕自己的心田,播种信心、开发智慧、精进努力,追求真实的自我、拔除妄念的杂草,这样才能不愧于天地的养育,坦然地前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