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封赏优厚

赵构看着下面的几个重要臣子,道:“李彦仙几人在行在时日久了,封赏又迟迟定不下来,似有不耐。对王宵猎的封赏,众卿还是早早定下来。”

翰林学士胡交修道:“臣到西京,见王宵猎治下百姓安乐,人人愿为国出力。其军纪律严整,非是一般军队可以比的。可以见王宵猎在襄阳数年,确实用了心的。臣以为,当要重赏为好。”

宰相秦桧道:“学士说的有道理。只是这几年,费用浩繁,朝廷所入着实有限。若是重赏,必力有未逮。”

吕颐浩道:“王宵猎于陕州斩金万户拔离速,此前所未有之大胜。若不重赏,岂不凉了其余将士的心?不管朝廷再艰难,封赏不能少了。还有,王宵猎虽然年幼,其军功在那里,名位不能低。”

两位宰相,吕颐浩主外,秦桧主内,各有分工。对于王宵猎的封赏,态度不同。

那日权邦彦与李彦仙、林卫和童元庆三人谈过之后,猛然警醒,王宵猎是手握十余万重兵的大将,不能当一般人看待。而且山高皇帝远,朝廷必须笼络,不能因为封赏刺激王宵猎。吕颐浩听了权邦彦的话,仔细想了想,才知道自己以前想得差了。以王宵猎的地位,根本不是现在的朝廷可以讨价还价的。

王宵猎自己筹措钱粮,仅这一条,朝廷就没什么能牵制他。如果连封赏的官职都故意给的低,会怎么想?

赵构看看吏部尚书洪拟和兵部尚书李光。道:“吏部和兵部认为,王宵猎该任何职?”

洪拟捧笏道:“禀陛下,臣等以为,当在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之下,诸将之上为宜。换节大藩,制置京西南北和河东北路,进检校少保。”

李光道:“王宵猎在襄阳,屡立战功,非其他将领可比。只是其驻地与行在之间乱军不断,联系不畅。孔彦舟在鄂州,不听朝命,祸乱百姓,张太尉大军招讨,必然难以立足。以后朝廷到襄阳,再无阻碍。王宵猎当庞以高位,其治下州郡,由朝廷派官。”

赵构想了想道:“纵然没有了孔彦舟,鄂州、黄州之间依然不太平。再者有洞庭湖杨么,只怕没有官员愿意到襄阳一带任职。一旦鄂州出了乱子,便与行在交通断绝。”

洪拟道:“朝廷收回诸郡,总有官员愿意去做官的。”

参知政事谢克家道:“朝廷派官,这些官员的俸禄谁发?”

洪拟有些尴尬。道:“还是跟以前一样,由王宵猎发便了。那里赋税,都入王宵猎之手以养大军,朝廷如何再发官员俸禄?王宵猎十几万大军,也要那里赋税养军,朝廷不好收取。”

秦桧道:“既然是朝廷治下的州县,赋税自然归朝廷。王宵猎十几万大军太多了,应该裁汰些才是。”

吕颐浩看着秦桧。道:“王宵猎新胜之后,想让他裁汰军队,此事应该由秦相公去说。”

秦桧听了,不由变了脸色,只是不敢说什么。

胡交修道:“臣到西京的时候,见那里官员缺乏,许多州县只能由小吏治理,着实简陋。若朝廷派官,终究是好事情,俸禄由王宵猎发,也没有什么不好。”

赵构不说话,心中权衡。俸禄由谁发,不是谁掏钱的问题,而是官员效忠谁的大是大非问题。赵构朝廷的收入相当有限,许多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不过发不出俸禄,还可以发会子,以实物,总有办法胡弄过去。到了襄阳、洛阳那些地方,就无法胡弄了,俸禄只能依赖王宵猎。

秦桧忽然道:“王宵猎在襄阳的时候,依靠印制襄阳会子,聚敛不少钱财。臣以为,不如把襄阳会子收归朝廷,通行天下。如此朝廷可以有钱,会子天下都可以用,不是一举两得?”

吕颐浩听了,不由转头看着秦桧,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宵猎在襄阳费用不缺,会子起了很大的作用,此事朝臣大多都知道。把襄阳会子收归朝廷,多印一些,通行天下,好像是个不错的办法。只是,襄阳会子王宵猎发出来的有人用,朝廷印出来的,还能够让人相信吗?

李光道:“王宵猎属下十余万大军,处处用钱,若把襄阳会子收归朝廷,军费从哪里出?”

秦桧道:“每年给王宵猎几百万贯养军。不过多印一些罢了,又是什么难事?”

参知政事孟廋道:“每有将帅出外,朝廷也允许印会子。只能解一时之急,没有能通行数年的。襄阳会子收归朝廷不难,但能把此事操办好,只怕朝中没有此等人才。”

秦桧道:“印会子,无非是印制精良,让民间无法盗印。再兼以称提之法,不让会子变轻,如此而已。此事又有什么难的?派一大臣提举即可。”

吕颐浩道:“王宵猎十数万大军,新胜之后,朝廷不要惹无谓的事端。只要高封其官职,给些钱财,让他不会觉得失了面子就好了。陛下,臣必须提醒一下。王宵猎大军十二三万,一战可斩数万金军,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