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储君(二)
敲打了内阁后,天元帝终究心绪难平,晚间回后宫找皇后说话。
皇后亲自与他泡茶,委婉道:“陛下生于天地间,自胸怀凌云壮志,然曲高和寡,知己难求,多不便与外人言,臣子们无从知晓,也难免猜测。”
这会儿跳出来的大臣们,或许说话不大中听,或许方式欠妥,但绝非大奸大恶之辈。
他们之所以向太子尽忠,皆因那是皇帝立的太子,并非太子本人。
换言之,隋青竹之流效忠的并非原先的四皇子刘信,而是“太子”,遵行的,也是天元帝的授意。
“朕何尝不明白你的意思,所以纵然生气,也未从重发落。”
天元帝掀开杯盖,对着澄澈的茶汤叹了声。
孤家寡人,孤家寡人啊!
做皇帝越久,他就越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
包括杨昭在内的内阁只是敲打,宋琦、郭玉安只是罚俸,太子禁足。
纵然隋青竹,看似一撸到底,可是升官也好,加爵也罢,还不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今天能贬,明天就能提。
皇后笑道:“陛下素来宽仁待下,朝臣们也都知道。”
天元帝余怒未消,啜了口茶,哼了声,“只恨太咄咄逼人!”
逼到宫门口来,叫世人该如何看朕呢?
皇后莞尔,一派从容,“人是陛下选的,陛下信不得旁人,难道还信不得自己的眼光么?
当初看中的,不就是他们忠君体国、尽忠职守吗?若今日没有动静,陛下又当如何?”
又当如何?
自然是嫌弃詹事府吃干饭的。
天元帝哼了声,“太保太保,朕又没说不给!”
皇后笑而不语。
但您也没明着说给呀。
“陛下慧眼如炬,当初既然敢力排众议启用隋青竹,自然早就猜到以他的性子,来日会做什么样的事。”
要么当初不立太子,既然立了,就该大方给出对应的承诺,精心培养起来。
如今您虽然没说不给,可也始终没给个定心丸,那些人出此下策,也是无奈之举。
天元帝放下茶杯,轻轻拍着桌面叹息,“怕就怕有人看的不是储君,而是从龙之功。”
他总想着趁自己还行,尽可能多的把事儿都办完了,哪怕后继无力,做个守成之主,也无妨。
如今看来,倒像是一厢情愿。
“天下之大,哪能做得完呢?”皇后温柔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陛下这几日熬得眼睛下头都泛青了,也该多多保养才是。”
人力有尽时,一辈子才多久呢?
一个两个都想干,可位子,只有一个,怎会没矛盾。
烛火摇曳之下,越加映衬得皇后温婉大度,纵然天元帝心中无限懊恼,见此情景,也不觉都散了。
天元帝捏着她的手拍了拍,一切尽在不言中。
“若咱们的皇儿还在……”
皇后的眼圈一下就红了。
当年天元帝还是皇子时,两个嫡子先后诞生,他欣喜若狂,几乎日日都要亲一亲抱一抱。
后来,少年帝王登基,百忙之余也不忘带着皇儿念书、识字,言明来日必立为太子。
如今追忆起来,人生圆满,不过如此。
可天不遂人愿,未等来太子之位,两个聪明可爱的嫡子先后夭折,连失二子,帝后痛彻心扉,几乎呕血。
天元帝甚至总想,倘或当初自己没说要立太子的话,那两个孩子会不会就不被老天注意到,就不会被带走?
后来朝中又连立两个精心培养的太子,竟也无一人幸存,后寿王也自堕,天元帝备受打击。民间竟隐隐有流言四起,说是天元帝本人命太硬,凡出息的孩子都会被克死。
太子二字,在天元帝心中几乎成了梦魇魔咒。
久而久之,他也不知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个称号下的皇子。
接下来的几日,再无朝臣敢直言,风波看似过去,实则完全僵住。
内阁私下里曾问皇后,皇后也是无计可施。
她当日能与天元帝说那些话,已然僭越,再多说,恐会波及自身。
但还有个人可以。
六月初二,天元帝刚下朝就见太后宫中内侍来报,说太后凤体抱恙。
天元帝听罢,匆匆赶去,进门就见太子跪在床前侍奉汤药。
“母后也要为太子说情么?”天元帝行了礼,坐在太后床边,看不出喜怒。
眼下太子禁足,本不能入宫,但太后有恙,作为孙子的他就必须入宫侍疾。
太后摆摆手,示意太子站起来,对着天元帝无奈道:“哀家年纪大了,如今身上不好,想见见孙子还不成?今日只论家事,不讲国事,皇帝觉得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