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公布捐款明细表
听到病人账户里有账户上有2万6千块钱,病房里的医务人员们齐齐发出一场惊叹:
“还是好心人多呀。”
“那后续费用有着落了,我们可以放开手脚了!”
大家都放心了,陈棋却有了不同的想法。
(中间省略千字)
但如果所有捐款明细都能定点定时公布,所有钱款来源和走向都公开透明,相信更多人都愿意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傅珍珍的医药费会很贵,毕竟越中医院现在所有最先进的仪器和药物全部上了。
再加上还有后续的植皮、康复等等,没有几个月根本出不了院,这钱在八十年代就是个天文数字
陈棋哪怕想减免某些费用,也必须在出院结账的时候悄悄抹去。
如果在治病期间他就直接公开减免,其他病人看到了肯定也会要求同等待遇,这对医院正常收费肯定会造成干扰。
最后还有傅珍珍将来的学费生活费,这可都需要钱呀。
所以现在捐款越多,傅珍珍将来的生活更有保障。
这个世界很现实很残酷,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买不来亲人的离去,但钱能多少给她一点安全感不是。
陈棋心里打定了主意,便开口说道:
“郭书纪,几位老师,我有一个提议,现在不是给傅珍珍的捐款多嘛,全国各地的捐款都有,说明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大家在关心小病人的病情同时,肯定有人盯着这笔善款。”
人心险恶,财帛动人心,陈棋的话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所以我想这样,我后面会通过媒体记者,以越州医院的名义接受全国人民的捐款,但我们收到的每一笔捐款,后面用掉的每一分钱,包括医药费和其他支出,全部公开。”
老郭一听追问了一句:“这事可没有先例,具体工作你准备怎么做?”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在医院大门口的马路上搞一块宣传栏,然后每天张榜公布,所有市民和媒体都可以查阅。我准备在红纸上将第一笔捐款人的名字和金额抄上去。
如果有人是匿名捐款,那么我们就把收到捐款的时间、金额、邮政汇款单的来源地都填上去,哪怕只有1分钱,也要登记上去,绝对不能少写一笔。
然后我们再用一张白纸,再将每天用了多少善款,每一笔也都要记上去。不要笼统写医药费多少多少元,而是要将明细都写上去,比如床位费多少,药费多少,做了哪些检查花了多少钱。
还有,傅珍珍现在这样子,没有两三个月是出不了院的,每天靠我们医务人员照顾也不是个办法,所以我们可以聘请一个护工全程照顾小病人的生活,这笔支出可以从善款里拿,并且公布原因。”
尽管老郭同志是真心想承担傅珍珍的所有费用,尽管这笔医药费几万块钱对陈棋来说也是洒洒水的事情,这两位巨头不是拿不出这钱来。
只是陈棋是想通过这个事件,给国内竖立一个慈善捐款的新模式,可供后来人借鉴和模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后某些慈善组织或公司想要忽悠老百姓就没那么简单了。
夏华主任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好主意,只是有点担心地说道:“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人?”
“得罪什么?咱们是做好事,做好事还怕得罪人?”
老郭同志第一个不服了:“谁不服气,让他们也公布捐款去向呀,把救命的善款往自己口袋里装的,这群人还是人吗?”
老郭同志发飚,所有人都不敢响了,他这脾气比陈棋可火爆多了,不好惹。
“行,陈棋,你有这个想法我支持你,现在各种各样的捐款不老少,捐这捐那的,可是最后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从来就是一笔糊涂账,老百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老是要捐款?”
八十年代单位里捐款任务还是很多的。
比如说首都要开亚运会了,号召全国人民捐款;再比如越中要修环城河了,又是号召全体市民捐款。
甚至连越中师专异地新建,也要求每家单位,每个职工都“自愿捐款”。
其他什么水灾啦、台风灾啦、火灾啦等等,反正一有灾害必有捐款,仿佛老百姓就是免费的提款机一样。
这些捐款说说是自愿的,但任务都是分配到每家单位的,你职工人个不捐不行,不捐就直接从你工资里扣,逼着你献爱心。
你说亚运会是国家大喜事,大家捐款也心甘情愿,与有荣焉,可是地方上的某些捐款真是莫名其妙。
捐的莫名其妙,钱去哪了也是莫名其妙。
(比如作者君所在单位,每年搞一次慈善一日捐,直接从你工资里扣,不捐也要捐,捐给谁,捐到哪里去了一概不知。连印尼海啸也要强迫职工捐款,名义之多,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