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今日小皇子天佑满月宴, 有人欢喜有人忧。
更有人暗暗猜测皇帝的意图。
眼看晋王门庭冷落,丽妃娘家门前渐渐热闹,一些猜测不径而走。
今日赴宴的人, 都在悄悄观察皇帝对丽妃的态度。
丽妃的母亲脸上泛着光,到处跟人打招呼, 笑道:“小皇子才满月,已是一脸福相, 一派皇家风范。”
旁边的夫人奉承道:“丽妃娘娘也是有福气的, 一举得男,现下得皇上宠爱,还有后福呢。”
丽妃母亲笑道:“承你吉言了!”
她说着,见谢夫人立在不远处,便过去拉袖子打招呼。
谢夫人自然满脸笑容奉承。
待她走开, 谢夫人甩一下袖子, 低声和儿媳道:“这袖子不能要了,待回去, 把衣裳拿去烧掉。”
李丹青看着众夫人奉承丽妃,不由暗叹一声。
这时代婴儿夭折率太高, 天佑太小了, 立他为储不保险。
另一方面,晋王虽门庭冷落, 但他手中依然握着一些权柄,与他连结颇深的武安侯手中握着兵权,不是丽妃娘家能对抗的。
李丹青这阵子常到御前,有时候皇帝批了折子, 也愿意与她闲话几句。
她至此才发觉,皇帝先前纵容秦王和萧家, 实乃不得已。
大夏朝建立几百年,朝政渐渐腐败,勋贵掌权,百年世家连络有亲,与此同时,国库空虚,皇帝无法推行新政。
京城勋贵以武安侯为首,且武安侯掌着兵权。
武安侯和百年世家戚家并谢家有姻亲关系。
而戚家又和勋贵王家有姻亲关系。
这一干人,围拢在晋王身边,扶持着晋王。
晋王继位,则勋贵们继续横行,再无行新政的可能性,大夏朝百姓会更加水深火热。
反观秦王那一边,不提私德,单说才干,秦王才能胜于晋王。
他手下招揽了一些能人异士,身边多是寒门进士并有抱负之人。
若秦王继位,朝局可能耳目一新,有推行新政的可能性。
皇帝在秦王和晋王之间摇摆,最终偏向秦王。
正因秦王气焰高,如一把利刃,捅向勋贵们时,才能捅出血来。
皇帝寄希望秦王一捅见效。
可惜秦王立身不正,行事不端,一心想只手遮天。
皇帝左右平衡时,李丹青出现了。
是李丹青打破了秦王和晋王的平衡,给了秦王致命一击。
秦王没了,晋王再度一家独大。
李丹青如今站在大夏朝公主的角度看问题,豁然发现,若她是上位者,也宁愿扶待秦王,而不希望晋王继位。
再说如今的形势,一众人见皇帝宠爱丽妃,就大加猜测,以为天佑有机会封太子,实则上,天佑封太子的可能性极低。
现时大夏国之国力依然比较弱,且突厥还虎视眈眈,这时候要立储,当然是立一位成年皇子,而不是立一位才满月的皇子。
在一众皇子中,只有晋王继位,才能稳住勋贵,也才能稳住朝局。
皇帝要做的,是打压勋贵势力,往朝中放一些有能之士,以待之后对抗旧势力,到时晋王继位,朝局才不会腐朽到底。
至于天佑,能不能长大,还得看皇帝活多久,也得看丽妃和丽妃娘家有多少自保能力。
满月宴散后,李丹青回至景阳宫,思忖一会,决定第二日出宫去公主府见齐子蛰。
小皇子天佑相貌不像皇帝,有点像秦王,但也不能一口推断他就是秦王的种。
毕竟兄弟也有极相像的。
例子很多。
且秦王已死,死无对证。
待上床就寝,李丹青不由喟叹,齐子蛰是武安侯之子,也是晋王心腹,自己不择他为驸马,其实已走向对立面。
自己能逍遥多久,也取决父皇能活多久。
待得父皇山陵崩,纵有保命圣旨,也未必奏效。
这期间,还得先想好自保手段。
第二日,李丹青起了一个大早,先去给郑太后请安,交代一声,这才带着人出宫去公主府。
孙公公先行一步去公主府安排。
待李丹青一行人到时,中门大开,众人已是迎出来。
公主府长史程长风趋前躬身道:“恭迎乐阳公主殿下!”
“免礼!”李丹青摆手,率众进门,又喊程长风道:“守谨到书房来。”
程长风字守谨。
他当即上前,跟着李丹青一路到书房。
公主府修缮毕,李丹青入宅时,皇帝就赐了长史给她。
李丹青调查过程长风的背景,再和他长聊过,知道他是一个可靠的,这才正式纳为心腹人物。
到得书房,遣开身边的人,李丹青单留程长风说话。
李丹青简略说一下昨日小皇子天佑满月宴各人举止,又提及齐子蛰今日要来公主府拜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