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豆沙寒燕

寒食将至,火禁即将到来。

这几天不能生火做饭,是以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开始准备未来三天的饭食。

林稚早早地给沈小七放了假,让他回家帮母亲准备熟食,送走最后一批客人,挂上打烊的食牌,食铺里就只剩下自己。

他一边蒸米饭一边庆幸,还好现在火禁有所放宽,人们可以把提前备好的冷食加热,不必再像往年一样吃冷饭了。

不然以他柔弱的身体,恐怕又会胃疼个三天三夜,到时候又要花一笔不小的费用。

那可是都是他开酒楼的本金!

蒸完米饭和馒头,林稚开始做回锅肉。

这道菜的含义全写在菜名上,除了在制作过程中肉需要回锅制作,还有越回锅肉越香的意思。

从前还不觉得,现在看来,简直是寒食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用猪油炒散五花肉片和蒜苗,放茱萸酱和豆豉煸出红油,等到辛辣的肉香冒出来,再用酱油调个颜色。

酱色的肉片色泽红亮、焦香扑鼻,微微卷曲而不干焦,和鲜绿的蒜苗颜色搭配相当,看着就能吃三碗米饭。

林稚夹了一片放在碗里,慢慢品尝。

肉片入口微辣回甜,肥而不腻,一筷肉片一筷蒜苗,小半碗米饭下了肚,他才记起这是他未来三天的食粮,恋恋不舍地放下筷子。

接着做炸鱼。去头去尾的小黄花鱼用盐和五香粉腌渍,裹上鸡蛋面糊,中火油炸,一口一个香香脆脆。等到寒食的时候拿出来再复炸一遍,更酥更香。

做完回锅肉和炸小黄花鱼,又做了炖肉、素菜和一些小点心,林稚估摸着未来三天应该能吃得不错,简单收拾一下,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翌日一大早,食店门前排起长队,第一波来用朝食的客人已经到了。

“店主人,给我来两碗麦粥,并一份麦糕!”

“我要一碗乳粥和一份酪乳饼。”

“林小郎君,麻烦给我来些冻姜豉,要三份!”

因着到了寒食,食店里上新了许多节令食品,大多是朝食,比如麦粥、酪乳饼、冻姜豉,都很得食客们的喜爱。

其中要属麦粥和冻姜豉最受欢迎。

麦粥是加了麦芽糖的粥,麦仁和碾碎的杏仁一同熬煮,临出锅加一碗浓稠的麦芽糖汁,吃起来浓香甜蜜,口感软脆。

冻姜豉则是用姜末和豆豉凉拌的猪肉冻。

炖猪肉留下的肉汁,放凉后自成肉冻,拌上姜末和豆豉,口感弹润,切成四方块来吃,味道有点像肉皮冻。

只不过冻姜豉内含肉碎,且通体分布肉花,口感更富有层次,肉香味也更浓郁。

林稚看着面前的长队,不急不徐切着姜末,笑道:“都有的,大家排好队,不要挤。”

他和沈小七一个负责做饭,一个负责包装和记账,有条不紊,硬是把两个人发挥出了一个团队的效果。

两个时辰过去,今日朝食的售卖算是告一段落,要开始蒸寒燕了。

寒燕是一种能捏成飞燕、鸣禽、走兽、瓜果、花卉等各种形状的面食,蒸熟后着上鲜亮的颜色,栩栩如生,就像粽子之于端午、月饼之于中秋一样,是寒食节人人必吃的食物。

朝食和午食这段时间客人不多,正好能赶制这种节令面食。

沈小七看着竹屉上揉好的面团,挠头道:“阿郎,我手笨,捏不好寒燕,每年过寒食阿娘都因为这事念叨我。”

“无妨。”林稚指派另一项任务给他,“帮我拌豆沙馅就行。”

“豆沙馅?”沈小七瞪大眼睛,“阿郎,你要往寒燕里加馅料吗?”

林稚点点头。花里胡哨的白面馒头也只是白面馒头,不如创新一下,做成味道更好的豆沙包。

担心沈小七吃不惯,他道:“除了赤豆馅儿,还会做一些传统不加馅料的。”

接受能力良好的沈小七早已行动起来,沉浸在对“豆沙版寒燕”的美好幻想中,把洗好的赤小豆放进锅里,开了火,喜滋滋道:“都听阿郎的!”

林稚笑着睨他一眼。

赤小豆和□□糖慢慢炖煮,煮到豆沙与豆皮自动分离,细腻的豆沙溢出来,豆子的甜香飘了满屋。

用汤匙舀一勺,糖放得正好,甜味浸润舌尖又不腻人,满口都是豆沙的香甜软糯,只是豆皮夹杂在其中有些影响口感。

古代没有料理机,要将豆皮完全打成蓉状需格外费些时间。

沈小七很有眼力见地接过勺铲,冲林稚拍胸脯道:“交给我吧阿郎!虽然我捏不好寒燕,但是拌好这些豆沙还是没问题的。”

在他搅拌豆沙的这段时间里,林稚动作利索地捏好了几十只寒燕,用黑芝麻给它们点好眼睛,已经放锅里蒸着了。

没过多久,沈小七不负众望地完成了任务,搅好的豆沙馅儿绵密细匀,不见一丝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