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打浆机

徐月感觉眼睛刚闭上,还没怎么睡呢,院里大门就被敲响了。

一家子被吵醒,起床来开门,只见以老乌头等人为首的庄上佃户们,挑着空扁担,举着火把,齐齐朝一家人谄笑着。

原来是来拿豆腐的。

从乌堡到县城,步行需要一个多时辰,要是想赶上早市,天不亮就得从乌堡出发。

更何况还要赶着羊一起走,就起得更早了。

公孙家对佃户管理还算人性化,虽然收取高额的土地租金,但在其他方面却没有过多限制。

毕竟不能把人逼到绝路上,所以就算佃户们离开乌堡外出找外快,公孙家也不会干涉。

徐大开门让大家伙进门来,二十板还在冒着热气的豆腐一下子就被刮分干净。

天还没亮,大概是凌晨三点左右,一条长长的火把队伍出现在乌堡中央,出了乌堡,向着县城方向行去。

徐月一家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离开,齐齐打了个哈欠,关上院门,继续补觉。

一觉睡到天明,徐月醒来的时候,院里已经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是早起的王有粮,正在灶房里生火做早饭。

徐大不知什么时候就离开了,他总是起得早,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雷打不动去到山顶吸收吐纳。

是以,总是家里第一个出门的。

阿娘的工具棚里也传来了敲敲打打的动静,间或还有几声王大有拿着什么零件过来,两人讨论的声音。

这一下算来,睡觉的只剩下徐月兄妹三人。

三人不约而同打开房门,叫上想逃避的王有粮,一起进行晨练。

武的练了,文的也得继续学。

每日到点,君梅姐弟两就会搬着阿爹帮忙做的小木板来徐月家学习新知识。

一直练到了上午九点半左右,这才把昨夜剩下的菜热一热,凑合了一顿。

没有辣椒没有其他调料的时代,一家五口是连菜都懒得炒,基本上都是填饱肚子就行。

偶尔徐月下厨,一家子才能吃顿好的。

不过在一家子看起来毫无胃口的食物,对王有粮这个原住民来说却是另外一个状况。

白面馍每天都能吃到撑,还有甜甜的豆浆豆花全天供应,以及各种换着花样做的豆腐,简直就是神仙才能过上的日子。

对此,徐月表示,小伙子你还是太年轻。

见王有粮在喝豆浆,徐月也馋了,跑到橱柜翻出装糖的罐子,发现里面的糖不知何时已经见了底。

这时的糖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纯天然的蜂蜜、花浆。

还有一种,是用甘蔗和粮食加工出来的,大众日常能够购买到的麦芽糖和红糖,多是块状。

在徐月看来,这两种糖,和现代的精品白砂糖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只可惜她身在北方,要想制糖,首先就得有片南方的甘蔗林。

所以做糖的想法,徐月暂时只能先想一想。

罐子里的饴糖还有两小块儿,徐月取出来用刀切了一点边角,放在豆浆里,微微透着甜,就已经是现在所能得到的最好的饮料了。

吃过早饭,又歇了一会儿,徐月兄妹三个继续开始磨豆子,熬豆腐。

今天早早就开始干活,半下午时就把要磨的豆浆全部磨好,只等着晚上熬制出来就行了。

有了点空闲时间,徐月这才有机会去看昨天从小表哥那借来的书。

这本书是纸质的,纸张不算太好,上面的字是手抄写上去的,字挺好看,就是碍于纸张的缘故,有点糊。

这书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儿童启蒙读物,说的是一些民间俚语,气候节日之类的内容。

徐月翻了半小时就全部看完了,而后取出事先就准备好的炭条和木板子开始抄写。

一共抄了两份,一份准备留下教给君梅和王有粮,一份打算上交科技树,看看能换点啥。

不久之前经过全家人的努力,大家一起开动脑子回忆各自世界的知识点,总算是把徐月被封印的研究室全部解封。

有了这么多药剂的原材料在手中,徐月顿时充满了安全感,至少现有的疫病对她来说,只要合理预防,基本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抄写了一个下午,徐月终于把两份儿童启蒙读物抄完。

这时的书本贵重,加上明天小表哥就要回学堂上课去了,徐月写完就立马把书还了回去。

而后她发现,表哥表姐看自己的眼神有点怪怪的,像是生气,又像是在揣摩她,神情很复杂。

徐月没看懂,冲两人挥挥手,就拜拜回家了。

还没到家,远远就看到了站在河边望着自己的哥哥徐大郎。

他还是不放心让徐月单独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就来到河边,远远看着徐月去姑奶奶家,又远远的看着她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