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小别院

淳宁用手指支着下巴想了想。

她平时坐就是坐、站就是站,很少有这样的小动作,此时就显出些与平时不同的可爱姿态来,但她眼神里是藏着忧虑的。

“夫君的假民公田之策,具体是想如何做的?”

“假是借,但与其说租借,不如说是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王笑道,“你看,我比古人先进一点。”

他想了想,又道:“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如今我们治下还是地广人稀的情况。有许多没分出去的无主田地;以后还可以把很多原本的皇家园池和苑囿开放出来;而随着水利的兴修,我们会开垦出越来越多的荒地……

我打算先把这部分田地收为国有,交给那些没有分田资格的丁口,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隐匿的人口;辽东、江南、西蜀、蒙古逃来的难民;刑满释放的犯人……往后,蒙古、女真,各族人皆可租用这些田地耕种。

如此,朝廷得了租税,缓解了减免田税的压力,流民可以自食其力,还能抑制土地兼并。”

“这确实与汉武帝的做法相似。”淳宁又问道:“但夫君打算收为国有的,真的就只有这‘一部分’田地吗?”

唐芊芊也抬起头,目光看向王笑。

今天是在京城外的别院,她懒得梳妇人的发式,只把长发简单束起来,显得颇为飒爽。

她的眼神熠熠,显然对此事颇感兴趣。

果然,王笑道:“不止。”

“这只是第一步计划,观察五年到十年左右,等局势更稳定了,我想把天下田全部收为国有。”

唐芊芊眼神更亮,微微笑了一笑。

她与王笑初识的时候喜欢展露风情来逗他,如今这种风情未褪,彼此间却多了些志同道合的默契。

“这两年我常在想义军为何要造反、为何又造反不成?其中一个因由便在这天下田了。”

唐芊芊说着,往椅背上靠了靠,绝美的脸上是一本正经的表情,但案桌下,她一只脚已轻轻勾住王笑的小腿。

“自古王朝初定时,因久经天灾人祸,都是地多人少,可以重新丈量田地、均田于民,耕者有其田,国家也就安定。但时长日久,土地难免被权贵兼并,流离失所的百姓多了,饭都吃不饱,我们当然要起事,但我们太笨了,不懂得打了天下之后该怎么办,无非还是用过去那一套,于是,周而复始。”

她用脚背轻轻磨挲着王笑的小腿,看向王笑的目光又认真了些,接着道:“但笑郎不同,笑郎比我们看得透彻,要想抑制土地兼并,就该将天下田收为公有。”

淳宁摇了摇头,低声道:“但,这并非没有人做过。”

她显然是没发现唐芊芊的小动作,转头看向唐芊芊,颇为认真地讨论道:“将一部分私田改为公田是汉武帝的假民公田。可若将天下田改为王田,那就成了王莽新政了……”

提到‘王莽新政’,她眼中的担忧又浓了些。

“夫君均田于民,虽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但天下到处都是田地,权贵们还可以继续买田置地。真论起来,夫君的做法与历代王朝开国之初相似。可再往前一步,触及的却是无数豪绅的根基……”

唐芊芊道:“那又何妨?”

淳宁道:“这些年夫君施政,早有人将他与王莽、王安石相比,尤其在江南,有人说‘以周礼乱天下者,王莽、王安石……’”

话到这里,她止口不言,显然是不喜欢别人诋毁自己的夫君。

但她又不得不提醒他。

王笑也不是第一次听别人把自己比作王莽、王安石了。锦衣卫是他的耳目,淳宁知道的事他自然也知道。

一开始他还纳闷,觉得江南士人居然把自己抬到和王安石一样的高度,实在是过于赞誉了。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但他了解之后才知道,从宋代到这如今,世人对王石安的评价多是以贬低为主的。一直到了后世才有了转向。

时人虽然也有称赞他的文章,但主流评价认为王安石不晓事又执拗所以祸国殃民,厉害一点的则说他是‘流毒四海,祸乱极矣’。

至于王莽,那评价就更差了,所谓‘害遍生民,辜及朽骨’。

如今王笑有幸,与这两位先贤并列,江南人合称他们为‘三王’,又说王笑是王安石之后十二甲子一妖孽。

王笑自己想想也有趣,笑了笑,道:“无妨,他们喜欢说就让他们说,能与青史留名的古人并称,我很荣幸。

而且,这也是在提醒我,经济改革要一步一步走,要慎重,不能按改革者的一厢情愿。你看,我也没像王莽那么莽,都是按计划一边试行、一边调整……”

淳宁道:“夫君虽是步步为营,但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天下豪绅又岂会看不出来夫君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