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0章 诛孔
改变历史,不是杀一个两个人就能改变的。
有时候,滚滚大势,没有张三也有李四麻。
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亦造狗熊。
孔胤植,就是时势造就的大狗熊。
众所周知,曲阜孔府是毫无民族气节的,因而,真的华夏有难,孔家为保其地位,向异族摇尾乞欢,从他孔家的角度来讲,那是一点也无可厚非的。
毕竟,人家是圣裔,不管谁当皇帝,都要对他家极尽优待。既然如此,干嘛要和你汉家共存亡呢。
魏公公向来不喜欢苛求于人,孔府千年所为,他老人家能够理解,先家后国嘛。
但是,孔胤植,他却必杀!
此人,断不能留!
这位胤圣公太他娘的不要脸。
甲申年,清兵几乎兵不血刃入主北京。
然而清兵还尚未南下时,孔胤植这个胤圣公就奉上了《初进表文》,谀颂伪清君主承天御极,以德绥民,是六宇共戴神君、八荒咸歌圣帝,又云山河与日月交辉,诚惶诚恐地自称“臣等阙里竖儒”,今庆新朝盛治。
这什么性质,好比前世抗战,日军还在东北呢,家住山东的孔家就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光荣易帜,曲线救国了。
历代投降异族的胤圣公往上推,哪个不是等到大局快定时才决定投降,到了你孔胤植这不肖儿孙,八字还没一撇就把孔府给卖了,这算个什么玩意?
大明朝还没亡呢!
大明朝待你孔家也不薄!
太祖皇帝称帝伊始,就赐给孔府祭田两千大顷,并配拨耕种祭田的大量佃户。不但如此,太祖皇帝还让孔府胤圣公位列朝班文臣之首,又特赐龙头藤杖给孔氏族长,令其主理家政。
文臣之首,这是何等荣耀。
魏公公记得清楚,明亡之前,崇祯那小子更是特晋孔胤植为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破了有明一代,活太保、活太傅的记录。
不管从哪方面说,明朝对孔府圣裔真正是优礼有加,皇恩浩荡。
这种情况下,没有民族气节可以,但你胤圣公孔胤植好歹也要“虚伪”一下,不求你如史可法、张煌言、黄宗羲等大儒坚持抗清,可也不必如此急不可待,在明朝尚未亡国时就向刚刚打进北京城的伪清效忠吧。
以己度人,抛弃民族大是大非这一块,单以后世眼光来看,魏公公不得不承认,孔胤植无疑是个合格且优秀的投机分子。
曲阜孔府的降表很快得到了回报。
一日上表,四日伪清就下旨,恩准孔府圣裔仍将享有既有的一切优渥特权。
然而,这件事并不是魏公公动了对孔胤植必杀之心的真实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孔胤植身为大明文官之首的胤圣公、身为孔圣后人、身为天下汉家读书人的楷模、身为天下百姓敬仰的所在,却在天下汉人的鲜血中,在天下不屈汉人成堆被砍下的头颅中,公然向清廷进了一份奏稿。
这份奏稿名为《上剃头奏稿》。
在这份奏稿上,孔胤植高兴的告诉清廷,自接到剃发的圣谕后,他就齐集府众人,恭设香案,宣读圣谕,然后由他领头,圣裔们挨个排队,欢欢喜喜的剃去了汉人丑陋的发饰。剃完头后,孔胤植由衷的向清廷表示,新朝雅政真是让他激动又欢喜。他相信,在他的表率下,故明士子百姓必将齐颂新朝雅政!
《上剃头奏稿》到达北京时,江南的嘉定、松江、江阴、昆山、太仓等地,成千上万的士人和民众正以血肉之躯,扶老携幼,与那清兵作殊死斗争。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汉人为保护他们的头发和服装,所表现出的悲愤和勇气是天地之间最为浩然的正气!
无数人为了衣冠惨死在清兵刀下,自甲申年清兵入关,上亿汉人倒在血泊之中。
他们在坚持心中的道义。
这道义,是先圣教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这个时候,作为圣裔的孔胤植所作所为已然不能用区区先家后国为之辩解了,他不仅仅是背叛他的同胞,而是在深深的捅他同胞一刀,其性质极度恶劣。
一定程度上,伪清能够入主华夏,曲阜孔府至少出了两成力。
道统与教化,远比刀剑更可怕。
信仰,也是这世间无与伦比的力量。
孔家,正是华夏信仰的源泉。
当这源泉背叛了他的信众时,所带来的冲击是无法想象的。
魏公公要诛孔胤植,正是因为此。
有了孔胤植这个祖宗做表率,孔家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
无耻,奴相,充斥整个曲阜孔府。
良臣前世的民国时代,孔胤植子孙们继续上演着荒唐可笑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