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梦的工作机制 四 梦的象征作用

前三节中,我们谈到了梦的改造问题。在浓缩作用和移植作用的推动下,梦的材料被强迫剥去了自身的大部分逻辑关系,而且各元素之间的价值重要性也发生了转换。但前面讲到的移植作用仅限于两种观念之间的转换——依靠一连串的联想,推动介于两个“隐藏的内容”元素之间的某种“共同因素”进入梦中。实际上,梦的工作机制中还存在着一种语言表述方面的移植作用。这种新的移植作用同样利用了联想的方式,通过元素的语言形式的改变,实现了范围更为广泛的转换。有时候,这种转换甚至能够发生在不同的精神领域之间。

通过这种新的移植作用,梦能够把那些抽象而单调的“隐藏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我们把二者比较后可以发现,以抽象形式表现的内容很难直接用于形成梦,以具体形象表现的内容则更容易得到清晰的表达。

言语(准确地说是词汇)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词汇是无数观念的交汇点,通过联想连接起来。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具体词汇比抽象词汇更容易引发联想。具体词汇模棱两可的性质,为梦随后进行的浓缩和伪装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下面我将要分析的这个例子中,抽象思想在图像的转化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以固定、已知的语法规则为基础,我们可以找到释梦的线索。这是一个我熟悉的老妇人的梦,她说:“我在歌剧院里观赏华格纳的歌剧。演出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早上7点45分了。剧院的前排摆设了桌子,很多人坐在那里大吃大喝。我的表哥夫妇也坐在一张桌子旁,他们刚刚度蜜月回来,身边是一位贵族。表嫂非常得意地宣扬自己的驭夫之道。大厅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塔,最上面是一个四周围着铁栏杆的平台。乐队指挥站在台上,指挥着塔下的乐队,他看上去长得很像汉斯·里希特。他沿着栏杆不断地跑着,汗如雨下。我和一位女友坐在包厢里。我的妹妹认为我事先不知道它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现在一定被冻得瑟瑟发抖(好像包厢里一直需要保温)。所以她试图递给我一块煤。”

在分析这个梦之前,我已经对做梦者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据我所知,她一直非常同情某位音乐家,后者因为发疯而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音乐生涯。因此,我认为梦中矗立在大厅中的塔实际上是一种隐喻——她希望音乐家能够高高在上地站在里希特的位置上。塔顶部的栏杆则比喻了囚徒或者笼中困兽的情景,暗示了音乐家悲惨的命运。这两个意象(疯子、塔)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疯人塔”(疯人院的别称——编译者注)。

以这个发现为基础,我尝试着采用这条线索来解释另外一个荒谬的情景。据我所知,她和梦中出现的那位女友都没有结婚。事先不知道它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里面的“它”是很模糊的,可能是指“演出”,也可能是指“等待婚姻的时间”。联想到梦的前半部分提到的表哥夫妇亲密的场景,我们可以断定“煤块”实际上指代了“秘密的爱”。就像德国民歌里唱的那样:“没有火、没有煤/却燃烧得如此炽热/就像秘密的爱那样/永远无人知晓。”因此我可以断定,这个梦的重点是秘密的爱与公开的爱之间的对立。高塔和贵族的意向也都暗示了那位可怜的音乐家。

在分析这个梦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已经发现了梦的第三种工作机制。除了浓缩作用和移植作用外,还有一种象征作用。梦“隐藏的内容”中,原本处于依附地位的元素反而很容易被优先选出来,并施以象征作用。这种作用还会把那些不受意识(理性)欢迎的念头改造成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从而实现逃避稽查,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

赫伯特·希尔伯勒发现,人在疲倦和半睡眠状态下工作时,思想往往会出现逃逸,原来的位置上则会出现一个图像。他认为,这些图像就是思想的代替物。他列举了这样几个例子:

思想——我认为必须修改论文中不妥的部分。

象征——我发现自己正在刨平一块木板。

思想——我丢掉了一串思想的线索,我努力地试图再找到它。但我承认,思想的出发点已经再也找不到了。

象征——排字工人正在排版,最后几行铅字已经脱落了。

实际上,这类例子中使用的隐喻和偷换概念手法,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有些作品中会用各种东西来比喻性器官。通过这种笑话、歌曲、成语等文字游戏的积累,我们可以熟练地使用这类手法实现概念之间的转换。这类象征会保留在记忆甚至是潜意识中,随时可以被提取出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