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

本章的标题,取自柏杨先生白话版《通鉴纪事本末》。

典故取自《伊索寓言》。有个农夫在悬崖绝壁的山径上,赶一匹驴子,驴子紧傍着悬崖绝壁走。农夫心惊肉跳,拉它往里靠一点,它不肯,稍微用力,它反而咆哮撕咬,乱踢乱跳,结果栽下万丈深谷。农夫伸头下望,一脸严肃的说:“驴老爷,你赢了!”

杨广的后半生,就是这位驴老爷,没人能阻止他一路狂奔,走向灭亡。

出来混,就要还Ⅰ——怯懦?示弱!

杨广的后半生,还是从他最喜欢的活动开始——出巡。

庚质试图阻止,但是,除了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什么都没有得到。奔向灭亡的杨广已经无法被阻止了,当然,或许他也从未被阻止过。

不被阻止,这是杨广性格特征中很突出的一面。曾经,选曹七贵中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此公后来成为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遭到过杨广如此的训示:“我天生不喜欢听人劝谏,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还要以此来博得名声的人,更是我难以忍受的,至于那些卑贱之士,我虽然对他们会宽容一些,但最终一定会将他们从地面铲除,你可明白!”

(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名者,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

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去吧。

出巡在继续进行:

大业十一年九月,杨广行幸太原;

大业十二年夏,四月,杨广架幸汾阳宫避暑。

悲催的是,宫城实在狭小,呆不下那么多人,百官士卒只能散落在山谷间,“结草为营而居之”。

秋,八月二日,杨广出巡北塞。

杨广的巡行,让百姓受苦已经无需多言,而如今,连跟随他巡行的百官士卒也受了苦,接下来,也该轮到杨广自己了。

杨广北巡,所遭遇的当然还是突厥人,面对突厥人,由于其父杨坚给他打下的基础,使得好面子的杨广可以抖落他那廉价的威风。

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当了一辈子孙子——憋屈、耻辱,他遭受了一个君王所不堪忍受的一切;然而,他还是忍了,他没有等到自己能够扬眉吐气的那一天,在大业五年,在隋朝最强盛的时候,他死了。

或许,在后世看来,启民可汗是个懦夫,至少他远不如那个顽强抵抗了隋朝大军的高句丽王高元;然而,用懦夫来描述启民可汗,无疑是过于轻看了他。一个能够忍人之不能忍的人,就算不是雄杰,起码也不会是懦夫,他们的忍让,只是为了等待机会——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如此,而启民可汗,同样如此。

启民可汗的不断示弱,终究达到了他的目的——至少,目空一切的杨广已经不把他放在眼里了,而这,足以让启民可汗得到充分的喘息机会,慢慢积蓄起力量,恢复业已衰败不堪的突厥部落的元气。

因而,启民可汗的所谓懦弱,或许可以换四个字——卧薪尝胆。

如今的启民可汗,就是当日的越王勾践,只是,上天给了越王勾践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而启民可汗,则没有这样的荣幸。

当然,还是有人能够看懂启民可汗的,比如说,在杨广大业三年北巡之时大肆赏赐了启民可汗后,高颎就表达了对启民可汗的担心:“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只是,杨广又何尝听得进去呢?一个人在他最风光的时候,总是容易把别人的示弱当成懦弱,总是忽略别人主动示弱的背后一面。

相比较启民可汗,西突厥的处罗可汗确实看上去有骨气得多,然而,“骨气”为他带来了什么呢?

大业四年二月,由于处罗可汗思念滞留长安的母亲向氏,隋朝派崔君肃前去招抚。处罗可汗见到崔君肃的时候,跟启民可汗见长孙晟完全不一样,他很是摆出了一副一国君王的架势——处罗见君肃甚倨,受诏不肯起。崔君肃是怎么对付的他呢?崔君肃只是小小的警告了他一下,告诉他,你要是不服气,东边的启民可汗可盯着你呢,要是隋朝跟启民可汗合兵一处,你挡得住吗?所以,乖乖的,别炸刺儿,就行了这两拜之礼吧,免得亡国灭种。然后呢?然后,处罗矍然而起,流涕再拜,跪受诏书,因遣使者随君肃贡汗血马。

大业五年,杨广西巡,途经大斗拔谷(今甘肃民乐县东南甘、青两省交界处的扁都口隘路。自古为甘肃河西走廊通青海湟中的捷径)时,派使者韦节去处罗可汗处,要求其与杨广相会。处罗可汗可能是怕一去不返,也可能是不服气,不愿去,西突厥国人也反对此行,于是,借故推脱,没有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