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在后来的岁月中,艾伯纳成了这座城镇的活化石。他一天比一天糊涂,跛着脚在城里走来走去,时不时停下脚步醒醒脑子。他的脑袋像拨浪鼓似的左右摇摆,以缓解那万箭穿心的痛楚。他搬离了传教士寓所,因为承担教会主要工作的已另有其人。但艾伯纳仍然经常用流利的夏威夷语讲经布道,只要听说哪次是由艾伯纳主持圣坛,那么教堂里肯定座无虚席。
只要是履行正式职务,艾伯纳就仍穿着在纽黑文买的那件闪闪发亮的旧燕尾服,戴着那顶黑色海狸帽。他的鞋子和其他行头都是从救济物资里翻出来的尽可能好的东西。最后,他的生活形成了极其固定的规律,每天的生活围绕着三件大事展开。只要有轮船停泊在海湾里,他便急忙跑到码头上去问水手们一路上有没有碰到过夏威夷女孩伊莉姬。“她被从这儿卖到一艘英国船的船长手里,我想,说不定你们有她的消息。”谁也没有她的消息。
艾伯纳现在住在一座茅屋里,他常坐在简陋的书桌前精心将《圣经》中的一首首赞美诗译成夏威夷语。在他的日程表上,第二桩大事便是将这些译稿交付印刷,然后将印好的稿子分发给教区信众,等到下一次教堂弥撒时带着大家唱诵。
最后一桩大事,当然是喜滋滋地阅读孩子们从美国写来的信件。他妹妹艾丝特已经嫁给了纽约西区的一名牧师,现在照料着艾伯纳的两个女儿,男孩子们则托付给布罗姆利家。家里请一位波士顿画师用黑色铅笔为每个孩子绘制了肖像,好让艾伯纳挂在自家茅屋的墙上。孩子们深沉的目光向下注视着,每张面孔都是眉清目秀、聪慧机敏。
弥加以头等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了业,并取得了牧师资格,在康涅狄格州布道。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是,露西在耶鲁大学遇到了年轻的艾伯纳・休利特,跟他结了婚。艾伯纳本想以教会兄弟的身份给老朋友亚伯拉罕・休利特写上一封热烈的贺信,以庆祝两个传教士家庭成了亲家,可他无论如何也忘不了亚伯拉罕娶了个夏威夷女人,也永远不能谅解他。尽管休利特家族现在已经成了富得流油的大地主,然而艾伯纳就是没法信任一个愿意和异教徒通婚的人。
这些年来也有些令人难过的事情。大家一方面眼睁睁地看着艾伯纳的身体垮得厉害,可同时,约翰・惠普尔的渐入佳境也是有目共睹。惠普尔年轻时就是个美男子,现在更是步入了令人羡慕的巅峰时期。他高大精悍、目光锐利,长期的冲浪运动使他的皮肤呈现出棕黑色。他那引人注目的大下巴上留着一把浓密的大胡子,每天得刮上两次。再加上惠普尔总是穿着一身黑色西装和一件极其合身的、有六个纽扣的马甲,更使他多了几分深沉的男子汉气魄。虽然年纪已经四十有四,可惠普尔的头发仍是乌黑油亮,竟无半点灰白,而艾伯纳却已是满头银丝。看着这两位同龄人并排而坐令人不禁唏嘘,岛民们总是把艾伯纳叫作“那位老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惠普尔的买卖也做得兴旺发达,海湾里现在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捕鲸船——1844年有325艘,1845年增至429艘,而且他们都得从J&W商店进货。约翰恪守詹德思船长的六字箴言“囤货不如倒货”,将别人的土地和财富经营得风生水起,要是哪个愣头青仗着有两个钱,想在拉海纳大干一番,惠普尔总能想出办法,不是把人家的股份全买下来,就是干脆把他挤出市场。有一段时间,瓦尔帕莱索的市场上兽皮走俏,惠普尔医生想起自己曾在林金德莫罗凯岛看见过大群的山羊,于是他组织探险队往山上的迎风崖跑了好几趟。惠普尔头脑灵活,可绝不贪小便宜,给手下人发的工钱总是十分公道。可是有一次,他手下最能干的一名猎人忍不住私自带了一支猎羊队,企图将兽皮和牛油直接卖给美国双桅船,好多赚一些钱。可那人却突然发现,他竟然雇不到船来运兽皮。过了三个月,兽皮便在莫罗凯岛腐烂变质了。那名猎人投机失败,只好灰溜溜地回来,继续为J&W商店卖命。艾伯纳从来都搞不明白,约翰・惠普尔满肚子的生意经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另一回,在去瓦尔帕莱索打理生意时,惠普尔的双桅船在塔希提耽搁了两个星期。约翰按着自己的习惯,利用这段时间去了解塔希提人的生活习惯,并学习塔希提语。正是这段意外的经历使他得以写下一篇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主导了波利尼西亚研究的学术文章《“卡普”研究》。他在该文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论断,“研究为何塔希提人用‘塔布’一词,而夏威夷人用‘卡普’一词时,我们常常陷入一些虽然十分迷人,然而却并无多少相关性的理论之中。我们必须记住,是那些学识渊博的英国科学家将塔希提语按照发音记录下来,并将其纳入西方语言体系之中,而夏威夷语在这方面的工作,则是由另一些并未受过良好训练的美国传教士完成的。无论针对哪种情况,我们都需要质疑这些外来者是否进行过臆测。英国人写下‘塔布’这个发音时,听到的其实是相当不同的发音——介于‘塔布’和‘卡普’之间,只是略微倾向于前者罢了——而美国人写下他们的‘卡普’时,所听到的其实也不十分精确——介于‘塔布’和‘卡普’之间,只是稍稍倾向于后者,这样的推断似乎更明智。目前,我们在塔希提语和夏威夷语的书面文字中所观察到的大部分差异,究其原因,并非真的存在什么差异,而是应归咎于记录者耳中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