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喋血白雪

“四百余州兴兵、十万余骑之敌!此乃国难当头,就在弘安四年之夏!无论多么可怕,还有镰仓男儿在此,以正义武断之名,向世间大喝一声!……”

26日早上六点不到,安东县城头上已经插上了一面太阳旗。穿着土黄色军大衣的日本兵排成整列整列,戴着钢盔、背着行囊、刺刀在肩上寒光闪闪,大皮靴“跨跨”的整齐前进,进入安东县城。两旁日本随军记者也激动得热泪盈眶,举着照相机连连拍照,要把大日本武士的雄姿登在报纸上,展示给国民。

几个日本军官摆弄着一架发条唱机,放着雄壮的日本军歌《元寇》。这是明治年间的一首军歌,唱的是当年蒙元忽必烈征日本,遇到“神风”,日本人保家卫国大获全胜的事情。

进城的日本兵昂首挺胸,都在齐声唱着,口中喷着白气,每人都红光满面,还有不少士兵自豪得流下眼泪。今天在这些年轻日军官兵们心中,现在就是和当年一样,也在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多多良海边的蛮夷,就是那帮蒙古人!傲慢无礼的家伙,我等与其不共戴天!我等以忠义的精神前进,正是锻炼的大好时机!在这里为了国家,试试日本刀的威力!……若不能归来,即便战死也是护国之鬼,就在箱崎立下誓言!被神召唤而去,大和魂永留青史!……苍天震怒,大海卷起波浪!成为国家仇敌的十余万蒙古军,几乎都葬身于大海,仅三人剩下!云开雾散之后,明月照耀玄界滩!”

远处还在传来密集的炮声,那是北边的防线还在战斗。战斗比日军参谋预料的顺利得多,安东方向不到两小时就形成了突破。现在,防线缺口还在迅速扩大,不断的往北边扩展。清军的“防线”长达八百公里,也就是整个朝清边境的长度。虽然防御密度接近十公里一万人,但是日军就集中全力攻击最南端的几十公里,在兵力密度上还要大于清军。

清军从没见过这么猛烈的炮击,也没见过这么野蛮的冲锋。而且日军发起冲锋的时候,距离清军防线只有几百米了。安东的清军机枪很多都还没跑到机枪旁边,日本兵就冲进来了。在清兵面前,这些日本兵矮小的像猴子一样,但是这些“小猴子”几乎是全世界最凶悍的“猴子”,气势勇猛,白刃技术精湛。清军士兵要么是长期松散、军纪废弛,要么是刚被抓丁来没几天的,完全不是对手,最多三下就倒在日军的刺刀下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清军很多大部分都是家乡已经被明军解放的,现在已经毫无斗志了。投降了家人也不会有事。清兵们象征性的抵抗两下,就都举手投降。现在谁都看出来了,南边有南明进攻,北边有日本进攻,大清撑不了几天了。现在投降,还能保下一条命,过几天改朝换代,自己就能回家。

……

辽东的百姓大都是满人,汉人并不多。他们并不像关内百姓迎接明军那样,箪食壶浆的迎接日军。不过,谁也没有为大清的命运叹息一声,谁也没有抱怨日本人来“解放自己”。大清的老百姓都还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在他们概念里,国家和朝廷是一回事。

“国家”,无非就是每天骑在自己头上的官老爷。现在国家亡了,老百姓根本不心疼,一点也没有做亡国奴的痛苦感。哪怕踏上他们土地的是异族军队。在他们眼中,无非是改朝换代了,换了一个朝廷纳粮就是。既然当年大清取代明朝是合情合理,那今天日本取代大清怎么就不合情合理?按照娃娃们课本上的话说,这无非又是一次“民族融合”罢了。

至于在日本治下,情况会怎么样?老百姓们欢迎任何改变。因为他们觉得任何改变都不会比现在更遭。

到了中午,日军选定的进攻区域,也就是鸭绿江最南段四十公里的防线,已经被全线突破。之所以选择这一段,是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随时得到强大的舰炮支持。现在日军大部队正在源源开进,向北包抄,从背后进攻北边漫长防线上的清军。

几十公里的鸭绿江边,挤满了投降的清军士兵。这些俘虏黑压压地,可是没几个人坐下。天气太冷了,坐着不动一会儿就会冻僵。地上也全是雪水,千万双脚在上面踩着,冰冷的脏水汇成一道道小溪,在阳光下闪烁着,流进冰冻的鸭绿江。

这些清兵很多都是从南线调来的。他们家乡已经被明军解放,都正准备着找机会就像明军投降呢,没想到皇上想到了他们前头,没等他们见到明军的样子,就把他们调到冰冷苦寒的鸭绿江边驻防了。但是广武显然太高看了他的士兵心中的“爱国热情”了。广武原来想着,汉军士兵们积极投降明军,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汉人同胞。可日本人就不一样了,那是外国人,士兵们总不能也那么毫无心理障碍地投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