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平安文学双璧
在日本古代文学史上,女作家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她们的作品也成为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更是如此,《枕草子》和《源氏物语》这两部在整个平安时代影响很大的作品,均出自女作家之手。
《枕草子》的作者是女作家清少纳言。她自小就有良好的教养,后来入宫侍奉一条天皇的皇后定子,并深受皇后宠爱,自身的才华也得以施展。《枕草子》就是在她侍奉皇后期间,对于宫廷生活的记录。但是《枕草子》的内容、形式并不像宫廷生活那般严格、死板,相反却非常自由,全文共有300余段,大致可分为三类:有像日记一般的记事,有用排比句式将联想内容串联起来的篇章,也有不拘一格、有如随笔一样的章节。尽管形式上各自不同,但整个作品都表现出作者的敏感和观察力,从自然或人际间交往的层面来阐述个人感想的篇章,显现在作品的各个角落。由于作者的生活基本上以皇后为中心,所以《枕草子》中也不乏对宫廷生活的溢美之词,以及作者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描述。《枕草子》以其简洁的语言、不拘一格的形式,被誉为日本随笔文学的代表作。
另一位女作家紫式部所作的《源氏物语》,同样是描写宫廷生活,但与《枕草子》的写实风格不同,属于虚构作品,格调上也有很大不同。这部作品共有54章,前篇主要围绕着光源氏由盛转衰的过程进行描写,后篇则以光源氏之子——薰的生活为主线,叙述了众多男女间的感情纠葛。《源氏物语》的亮点在于对宫廷中感情生活的描写,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宫廷,但是紫式部通过对宫廷中众多感情纠葛的描写和对主人公矛盾心理的揭示,反映了当时宫廷的糜烂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作品中的女性也少有善终,反映了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与描写美好之物的《枕草子》相比,《源氏物语》的主基调要阴沉得多。
清少纳言与紫式部
值得一提的是,紫式部也曾进入宫廷,侍奉过中宫彰子。为什么有相似经历的两个人,写作风格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主要是因为紫式部的早年生活要悲苦得多:她幼年丧母,长大后嫁给藤原宣孝,但不久丈夫病死,她只能与女儿相依为命。据说《源氏物语》便是紫式部在这段孤苦的岁月开始创作的。宽弘二年(1005年),紫式部正式进入宫中,侍奉中宫彰子,同时继续《源氏物语》的创作。可以想见,如果紫式部的宫廷生活经历对作品中的人物刻画有帮助的话,那么她早年的不幸遭遇就是暗藏在这部作品中的灵魂。也许丧母、丧夫的经历,让她不禁感叹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从而变得无欲无求了吧。
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处于同一时代,而且很有可能互相看过对方的作品。证据就是紫式部曾经把自己对清少纳言的评价写在了日记里:“清少纳言是那种脸上露着自满、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总是摆出一副智者才高的样子,到处乱写汉字,可是仔细一推敲,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像她那种时时想着自己要比别人优秀,又想要表现得比别人优秀的人,最终总是会被人看出破绽,结局也不可能好。总是故作风雅的人,即使在清寂无聊时,也要装出感动入微的样子,这样的人就在不放过任何一件趣事中自然而然养成了不良的轻浮态度。而本性都变得轻浮的人,其结局怎么会好呢?”
这段话从语气上来说并不客观。《枕草子》中还经常出现“这是很有意思的”这句话,也许紫式部正是看到了清少纳言觉得什么事都很有意思,所以才在日记上这样写。但另一方面,也许这段文字是紫式部对清少纳言的一种嫉妒:在当时,女人写写物语是没关系的,但女人如果精通汉学(那是男人的领域),则被视为僭越。紫式部的汉学功底深厚,但终究无法视他人的言语为无物,于是“在自己的侍女面前都尽量不去读汉文书籍,何况在宫中这样的是非之地……自从听到这些议论后,我连一个汉字都不写了。每日无学只是发呆,曾经读过的汉文书籍如今也根本不再过目了。可是,我如此谨慎还要招人非议”。
尽管风格迥异,这两部作品仍然被誉为平安时代的文学双璧,均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并不是两位作家的真实姓名,但是她们的作品已经流传于世,并广为后人所知。